“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保险业健康发展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这条路可能比较漫长,也比较艰辛,成功之前还会遇到很多坎坷和多次的挫败。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资保险公司必须置身于国际舞台,走向国际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教授说。
国际化步伐稳健推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行业在全国金融业中对外开放最早也是最彻底的。随着“引进来”的蓬勃发展,“走出去”也在稳健推进。
数据显示,10年来,共有8家中资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了27家保险营业机构;6家中资保险公司设立了海外代表处;有4家中资保险公司在香港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在保险机构海外投资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此外,自2000年以来,中保国际(中国太平保险前身)、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6家公司先后在纽约和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随后,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于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些中资保险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做到了与国际准则接轨。目前已有4家中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太平洋保险均上榜《财富》全球500强,名次也一路向前。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时如果没有保险业的配合,没有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就如同缺乏护航的商船船队,其风险将会大大增加。”王国军说。
近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激增。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1.35万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88万人。
随着中国的资金和劳务输出规模及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内的保险机构也必然随之走向国际市场,支持并服务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各种商业活动,提供即时可靠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服务。例如,中国太保近10年在境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主要港口城市聘请了保险检验、理赔和追偿代理人。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