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离岸业务 >> 正文

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监管

发布时间:2014-10-08 16:58:11  来源:举报  作者:巴曙松;郭云钊;华中炜 等
新闻导读:(一)从微观层面,风险主要体现为增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脆弱性,从而加大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风险  第一,期限错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由于离岸市场监管宽松,一些银行利用离岸机构将有问题的资产进行转移以逃避在岸当局的监管。

 一、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到目前为止,虽未有确凿的证据显示离岸金融市场是制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但是一些金融危机的发生却常与离岸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离岸金融市场模式的不同,其风险程度也相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尽管在岸与离岸金融业务分离,居民与非居民存贷业务分开,反映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的账户分设,但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的分离只是相对的,两者之间也可能发生资金转移,因此,对其监管有一定的难度。而选择以分离为基础的渗漏型离岸金融市场,其作为额外融资渠道的功能目标使其管理难度比前述模式还要大得多,因为渗漏的离岸市场本身更具有一些灵活性,即允许把离岸账户上的资金放于国内企业,或允许居民投资于离岸账户,或是离岸与在岸账户双向渗透,从而可能会对市场所在国信用规模产生影响,并使外债管理难度加大,稍有不慎或监管不力便很可能对东道国的国际形象乃至整个金融经济活动造成巨大的风险和损害。

  (一)从微观层面,风险主要体现为增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脆弱性,从而加大国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风险

  第一,期限错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国际离岸金融市场借贷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存短放长,存在着货币借贷业务时间上的不平衡。第二,货币错配带来的汇率风险。当商业银行举借的外债超过其资本的一定量时,将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第三,信贷扩张催生的资产泡沫风险。离岸金融宽松的监管环境加大了离岸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上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一般来说,离岸银行的经营免受储蓄存款准备金、资产流动性和集中度、资本金充足率等要求的制约,这将促成离岸银行更为自由地管理其资产负债,加大了离岸银行将大部分资产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的可能性。同时,离岸银行可以自由涉足国际银行间同业市场,这很可能会导致母银行的资产负债过分地迅速膨胀。此外,离岸金融广泛的外延使银行难以深入把握服务对象的信用表现及所属产业的资信状况,因而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灵,没有很好地执行“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容易导致“逆选择”和信用不道德行为发生。第四,企业利用离岸机构产生的信用风险。离岸公司和在岸公司之间合并监管的缺位使公司可以利用此优势在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转移资产和负债。以逃避监管目的而设立的大型、高杠杆率的离岸公司的高负债意味着高风险,其经营破产会殃及在岸公司和对其发放贷款的机构,造成连锁反应。

  (二)从宏观层面看,离岸金融中心的资本流动会加大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扰动,并可能引发外债规模的失控

  第一,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扰动。一方面,当离岸市场受存款准备金要求的影响成本低于在岸市场本币成本时,会形成国内货币紧缩的压力。同时,当所在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放松银根时,大量资金为追求较高的收益而流向离岸金融市场,此时该国政府将不得不采取包括提高利率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资金外流,扩张的政策难以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可能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因为离岸市场的融通活动使一国的闲置货币变成另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新的信用扩张手段,使该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除此之外,离岸市场的膨胀使得货币发行国的利率和汇率决定机制复杂化,由原来的在岸市场单一决定转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共同决定,货币政策的执行将遇到挑战。

  第二,短期资本流动风险。离岸金融市场为跨国资本的自由流动搭建了平台,使得各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金融政策的自主性,监管难度不断加大。同时,离岸金融市场的资金规模十分巨大,且大部分为短期逐利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外汇交易,套汇和套利活动相结合,达到十分巨大的投机规模。大量资金通过这类活动在几种货币间来回频繁移动,使汇价发生剧烈波动,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一国乃至国际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三,外债规模失控风险。当商业银行从离岸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向国内企业贷放且数额不断增长时,则所在国的外债数额将趋于增长。在外债规模严重失控的情况下,一旦到期偿债本息额超出其外汇收入和国际储备所能承受的水平,就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导致本币大幅度乃至于系统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三)离岸风险的在岸化和蔓延

  离岸金融风险之所以能够引发系统性的危机,是因为离岸风险往往表现为向在岸银行的延伸和向整个金融体系的蔓延。离岸银行的资产负债与在岸银行相比可能更富于流动性,也就是很多离岸银行的资本杠杆率很高(即使采用资产风险组合管理),易于产生经营风险。同样,高回报、高杠杆率也诱惑着在岸母银行通过建立离岸业务开展高风险项目,由于母银行在法律上必须对离岸分支机构、子公司承担责任,离岸机构产生的风险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母银行头上。简单来看,只要资本账户的监管不到位,加之资金能在离岸银行和母银行间流动,离岸风险向在岸转移的通道将会成立。

  此外,由于离岸市场监管宽松,一些银行利用离岸机构将有问题的资产进行转移以逃避在岸当局的监管。更为严重的是,廉价资金的诱惑使得在岸银行通过离岸机构自由拆入大量外汇资金,这很可能会导致母银行的资产负债过分地迅速膨胀,迫使在岸银行重构资产以适应资产的膨胀,而在重构期内银行将暴露在各类风险之下。资金从离岸机构流入母银行会加重期限的错配、流动风险、信用风险、偿付风险和汇率风险。

  二、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各监管主体措施

  (一)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的监管措施

  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对离岸市场的监管是比较全面的,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对市场准入的监管,一是对业务运作过程的监管。

  第一,市场准入的监管。对于准入的主体范围,各国的规定有宽窄之别。有的国家规定,进入离岸市场的机构主要是从事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而有的国家则允许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离岸市场。关于许可准入的方式,有的国家(如美国)采取传统的申请——审批——经营的方式,有的国家则采取发给不同类型的牌照的方式。

  第二,业务运作过程的监管。对离岸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是离岸市场所在国对离岸市场监管的又一体现。有的国家把离岸业务的范围限定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上,禁止离岸账户上的资金从事外汇、证券、票据、期货交易等。多数内外业务分离型的市场则允许从事传统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票据业务等。而内外业务混合型和避税港型的离岸市场所允许的业务范围十分宽泛,包括传统银行业务、证券、信托、保险、基金及金融服务等领域。虽然离岸市场所在地各国对离岸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但都要求上述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遵守管理制度。

  (二)离岸货币发行国的监管措施

  离岸货币发行国对离岸市场的影响至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货币发行国对以其货币进行的离岸金融交易通过清算的渠道行使有效监管和控制。离岸金融交易通常要通过货币发行国清算系统进行清算。这使得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对清算的控制实施其法令和货币金融政策,达到监管的目的,可以对违反其法规和政策者通过清算的渠道实行有效的冻结等制裁。离岸货币发行国影响离岸交易的另一方面是货币发行国可以左右和决定离岸市场上以其货币进行交易的合法有效性,亦即离岸交易必须遵守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法令。

  (三)离岸金融机构母国的监管措施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加快,一家离岸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可以很快地传到市场的其他地方。假设一家在岸的母银行通过其子公司来经营离岸业务,如果东道国对该子公司监管不力,那么它就会面临比在母国监管下更高的风险。倘若一家银行的大部分风险都集中在离岸业务上,那么它整体上的生存能力就会受到危害,同时也会对银行母国的金融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降低这些风险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由离岸金融机构母国加强对其整个经营活动的有效统一的监管。这就需要母国的监管者能够获得银行集团银行全球经营的信息。

  (四)投资者母国的监管措施

  投资者的母国的监管对离岸市场的影响亦十分巨大,特别是在离岸金融交易所用货币属于投资者母国的货币的情况下,影响尤为巨大。此外,投资者母国也有权规定本国投资者是否能够投资于离岸金融产品以及投资的类型、品种等。

  (五)筹资者母国的监管措施

  筹资者母国监管对离岸市场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其中重要影响之一是对筹资者的各种管制。离岸市场上许多筹资者的母国对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管制或管理,如外汇管制、外债规模管理、借贷期限及利率的管理等。离岸市场交易的有关各方若欲使交易合法有效地进行,就必须遵守上述管制或管理的规定。为此离岸银团贷款协议、离岸证券发行协议等将筹资者取得有关的授权、许可、批准等作为协议的先决条件,以避免违反这类规定,从而造成不应有的风险。(完) 

上一篇:为什么要做海外资产配置... 下一篇:离岸公司在返程投资中的作用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