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兼并收购 >> 正文

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事件逐步增多 钢厂重组方面需要改进

发布时间:2013-06-03 13:58:52  来源:华夏模具网  
新闻导读:近些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事件逐步增多,但不少企业的重组多年来并未有实质性进展,处于胶着状态。在钢厂重组方面需要改进,应由过去的增量化重组向减量化重组过渡,同时财政可以对淘汰落后产能给予一定补偿,来化解产能过剩。

  近些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事件逐步增多,但不少企业的重组多年来并未有实质性进展,处于胶着状态。重组过程中,以及重组后资源、人员的有效整合很多时候并不完善,跨地区、跨层级的重组更是困难重重。

  2012年全国在建高炉有39座,16个省都把钢铁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投资的冲动很大。而最近几年,钢铁行业每年都有超过5000亿的新增投入,形成的新增产能势必加大当前产能过剩的压力。从去年6月份开始,2008年4万亿投资的巨大产能已经全面释放。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这么高的产能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钢厂重组方面需要改进,应由过去的增量化重组向减量化重组过渡,同时财政可以对淘汰落后产能给予一定补偿,来化解产能过剩。1-4月份国内钢产量为2.58亿吨,同比增长了8.4%。增产的2000万吨中,有1000万吨直接进了仓库。产能过剩导致供需矛盾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已是当务之急。钢材价格低位徘徊。钢铁行业从2011年4季度起,连续六个季度出现主业亏损,亏损最严重的去年3季度达到165亿元。

  分析说这些企业的重组目的只是为了避免被当做落后产能,所以多数成员企业并没有推进实质重组的动力。由于很多钢厂的建设项目未经国家批准,工信部下一步要加快公布钢铁行业规范名单。据王晓齐介绍,工信部已经公布了钢铁行业的45家规范企业。这45家钢铁企业2012年合计产量为3亿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41.4%,其中既包括宝钢、鞍钢、武钢等国有企业,也包含沙钢、方大特钢等民营企业。

  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的并购,这样也有利于专项产品集中度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在钢材单品种市场的盈利能力。然而,尽管多年来国家用多种手段致力于兼并重组,期间也经历过世界经济危机的逼迫,但中国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无论国企民企,几乎没有成功的典范。

  以钢铁企业拥有数量最多的河北省为例,近几年来的兼并重组就很不顺利。2006年起,曾经先后组建了新武安、长城和渤海三大民营集团,分别聚合了20家、27家和12家小型企业,但目前仍处于名义上的联合,缺乏实质上的整合内涵。而由实力强大的国企主持的重组,结局也大体如此。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既要鼓励先进企业,也要淘汰落后的企业,那么在淘汰过程中就必须给他们一个退出机制。否则也很难开展。兼并重组事关重大,事情也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层面的问题,需要系统改革。2011年初,作为河北省重点扶持的河北钢铁集团,曾经以"无形资产入干股"方式和省内12家民营钢厂达成协议,这被认为正式并购的前奏,但是这个举动至今也没有下文。 (华夏模具网)

转发此文章到:
分享到:
上一篇:10余兼并重组项目申请政... 下一篇:煤炭业“过冬” 娄底将...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