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投资管理 >> 正文

银行降息反正面:息差收窄VS资产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14-11-24 14:49:04  来源:一财网  
新闻导读:继国务院出台“融十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之后,央行日前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娄丽丽还认为:“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对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继国务院出台“融十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之后,央行日前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央行认为,此次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重点是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

  对于国内的商业银行而言,多家机构研究认为,央行非对称降息将使银行净息差收窄,影响银行盈利能力;但中长期来看,则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

  银行息差收窄

  央行11月21日宣布将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与此同时,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国内商业银行存款流失严重。在央行的降息政策公布之后,多家银行立刻宣布将各项存款利率上浮20%。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上浮存款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留住存款,而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降幅度0.15个百分点,也是为了保证存款的收益率,避免银行存款大量流失。

  据银监会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负债余额为122.0334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比例为78.06%,商业银行总负债额度较二季度明显减少2563亿元,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总负债下滑明显。

  恒丰银行创新发展部总经理娄丽丽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次利率下调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一是通胀水平持续走低,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二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存在,迫切需要宏观层面出台调控政策,增强企业及市场信心;三是持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娄丽丽还认为:“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对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净息差而言,今年前三季度,多家银行业净息差上升明显。据银监会数据,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净息差分别为2.58%、2.62%和2.68%。

  央行降息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则是息差收窄。据中金公司测算,此次降息后,银行净息差下降约20BP,盈利下降约10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研究认为,本轮降息对银行负债成本下降的影响幅度有限。一方面,央行在降息的同时也选择了将存款利率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但随着储蓄率的下降,存款对于各家银行来说已成稀缺资源,多数银行为争夺存款可能会选择将利率按基准上浮到顶。另一方面,央行降息可能会引致一般性存款以更快速度分流至收益率更高的理财和货币基金,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可能会不降反升。

  中长期或有助于提升资产质量

  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今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增加明显。据银监会数据,201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766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2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16%,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201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65.1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63.3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1.8万亿元。

  虽然前三季度银行业的净息差在上升,但在不良资产增加的同时,银行业利润率也出现下滑。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9.78%,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研究认为,虽然非对称降息会抑制银行净息差,但降息同时可以改善借款人资产负债表质量改善、减缓不良贷款生成速度,从而有利于银行业的基本面。瑞银报告还表示,降息最主要的效果是减轻债务偿还压力、改善企业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从而抑制不良贷款生成速度、降低金融风险。

  在降息的同时,央行还要求,金融机构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贯彻落实好宏观调控导向,根据基准利率的调整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并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管清友看来,中长期看,银行还是能从降息周期中获利。一方面,降息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振疲弱不堪的经济,银行能从社会财富蛋糕的扩大中获利。另一方面,降息降低实体经济信用风险,银行的资产质量未来或有改善。

分享到:
上一篇:非银同业存款“一般化”+... 下一篇:当心!2015年10大投资陷阱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