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投资管理 >> 正文

台湾《商业周刊》:一场中国钱荒敲开人民币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14-04-08 09:47:13  来源:信托圈  
新闻导读:违约潮让中国中小型企业不分良莠都贷款困难,却也为台湾金融业开启在大陆攻城略地的机会之门。其实,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信托商品,主要针对当地投资人设计,并未出现在台湾。但对台湾投资人而言,虽无理财商品违约危机,却得关注中国的系统性风险。
中国钱荒,几乎到了每周一爆的地步,金融市场动荡,是危机?还是另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三月上旬,上海超日太阳能公司发生公司债无法付息状况,这是中国资本市场首例公司债违约;十天后,浙江奉化房地产龙头兴润置业宣告破产倒闭;三月下旬,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发生挤兑,惊动地方首长出面保证后,才平息风波。上周,山西省规模最大民营企业——海鑫钢铁,负责人遭借款银行告上法院,濒临倒闭。

这些中国从南到北零星点火的事件,过去并不常见,却可能是中国官方「放手让它倒」的策略下,甫拉开的违约潮序幕。事实上,这波违约潮,更让人联想起过去一年来上海银行间拆款利率(SHIBOR)的惊险走势。去年六月底,中国爆发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钱荒」,市场资金吃紧,银行间彼此调不到头寸,一度让隔夜拆款利率飙升到一三.四四四%的史上新高,让有亟需的银行必须以高利贷般的利率向同业借款。SHIBOR走势在农历年前一度飙高后,回到令人安心的水位,但这波风暴,让本该在低档的SHIBOR又隐隐上扬。

违约潮让中国中小型企业不分良莠都贷款困难,却也为台湾金融业开启在大陆攻城略地的机会之门。

第一金融资产管理董事长简明仁透露,的确看到有些中小型陆企,在债务到期还款后,遇银行紧缩放贷,无法再借出新债,转而向台商租赁业者敲门,以较高利率借款。在简明仁眼中,这的确是机会,「但不能乘机乱捡,」要依个案更严格审查才行。

影子银行放款浮滥:房地产、矿业信贷到期,没钱还本息

事实上,租赁借款机器设备都属于租赁业者,近乎百分之百担保,还要额外付手续费与保证金,以大陆行情,租赁融资实际利率往往达一五%以上,是台湾定存利率十多倍,显示陆企亟需资金的窘境。同样的,租赁业也可能因这波违约潮而面临呆帐问题,在大陆放贷事业不小的F—中租,一度被担心呆帐可能大增,还好在三月法说会交出亮丽成绩单,现阶段化解疑虑。

「个别的债务违约,难以避免。」这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三月中在两会闭幕记者会上的发言,释出了官方放手让商品违约、让企业倒帐的讯息。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俗称「影子银行」的非银行融资体系放贷浮滥。

影子银行在二○一○年后快速发展,一些借不到钱的民营企业,包括房地产业、需要大资本支出的矿业、太阳能等产业,透过信托公司等影子银行业者的包装,以高利率向投资人筹资,投资人也乐得赚取比银行定存更高的报酬率。以最近也传出违约的「吉信—松花江七七号」为例,这是吉林信托为山西煤矿业者联盛集团发行的筹资产品,每年报酬率从九.八%起跳,比起中国银行定存三.二五%高出两倍。

前几年大陆经济高速成长、房地产惊惊涨时,尚无危机,但是当大陆房价反转往下,太阳能、矿业等产能过剩,借贷方无法再支付高利率时,违约风暴陆续浮现。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影子银行在短短两年从无到有,到了二○一二年底,在全大陆放贷规模已达约人民币二十兆元(约合新台币九十八兆元),占了该年大陆生产毛额(GDP)近一半。包括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IMF)都表达对影子银行可能造成中国金融系统不稳定的担忧。今年预估将有人民币五兆三千亿元产品到期必须偿还本息,但其中有许多专案本身的成长率根本就无法还本付息,例如前述的煤矿业亏损经营,根本无法负担一年将近一○%的借款利息。今年初,中诚信托旗下的「诚至金开一号」人民币三十亿元信托商品,因到期无法履约,最后劳驾政府出面插手,才让投资者至少拿回本金。但现在官方已表达放手让市场机制纠正乱象的态度,投资人血本无归的可能性大增。「吉信—松花江七七号」信托商品自二月底宣告无法正常付息后,高达人民币十亿元的借款至今仍未获解决,就是一例。

台湾投资人影响不大:压宝点心债、宝岛债仍安全

看看这些警讯,台湾投资人不免纳闷:这时热情拥抱人民币商品,台湾金融业积极想放贷给陆企,会是个好时机吗?

其实,中国影子银行的问题信托商品,主要针对当地投资人设计,并未出现在台湾。扫描台湾民众常接触的投资工具,包括香港点心债、台湾宝岛债,以及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中国概念股、金融股,与陆企债信较有关系。但专家都认为,目前对台湾投资人并没有影响,但仍可能对台湾造成间接影响,中长期须保持关注。

台湾民众主要透过债券基金投资香港点心债,宏利投信债券基金经理人陈培伦分析,目前点心债并未传出灾情,主要原因是陆企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筹资前,必须先向中国官方申请将募得资金汇回中国的回流额度,经过这层官方控管后,点心债只能以大型、信用佳的企业为发行主力,并未被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违约潮波及,风险并不高。在她看来,台湾发行的宝岛债更不须担心,主因是目前除了银行业以外,其他陆企并无法来台发行宝岛债,可说是绝对安全的选项。

应当心违约案蔓延:若发生系统性风险,经济恐剧烈衰退

但受到债信违约潮影响,陈培伦指出,市场已经表现出对高评级债券的偏好,这可从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公债表现比高收益公司债好,观察得知。包括AAA、AA-等级债券,以及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受到投资人追捧,显示资金往高评级债券流动。市场资料显示,三年期国债利率来到三.六%以上水准,一些低评级公司甚至已经发不出债,今年第一季中国已有近五十家上市公司暂停公司债发行计画、十六家公司取消发债。而成功发行公司债的绩优企业成本也垫高,飙出七.五%以上的利率,显示投资人开始舍弃高利率产品的风险。

陆企欠债倒闭,另一个可能波及台湾的项目,是应收帐款与银行借贷。勤业众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营运长郭正弘指出,根据已签证的上市柜公司去年年报,并未发现异常状况。在银行业方面,目前金融业前进中国脚步仍慢,大多只透过联贷案贷款给大型陆企,在中国设分行、子行的业者也大多保守行事,只赚取银行间拆款利差,少放贷给陆企,目前都无危机。

但对台湾投资人而言,虽无理财商品违约危机,却得关注中国的系统性风险。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首席经济评论家沃夫(Martin Wolf)在专栏中评论指出,若中国官方用过于激烈、迅速的手段导正影子银行乱象,外界应留意是否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系统性风险,进而使中国经济发生比预期中还要剧烈的衰退。

虽然目前违约案只是零星点火,但经济学家开始担心野火蔓延。原因在于,官方导正乱象的时机,正落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时刻。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自己的部落格撰文分析,美国处理金融风暴的同时,透过量化宽松(QE)来舒解经济萧条压力;但中国却是在货币开始紧缩、GDP成长率下滑时进行调整,这在现代史上成功的例子不多。他预期未来几年「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守住风险门户。」

金融研训院院长郑贞茂指出,用于观察资金供应的上海SHIBOR拆款利率目前虽小幅上升,仍维持在固定区间内,不像去年六月钱荒时飙升到一三%的惊人水准,是系统尚未失灵的指标。他认为,解决影子银行,涉及中长期制度调整,短期内无法立即解决,金融业在中国仍属高度管制,市场咸认为目前不至于发生系统性风险,投资人不须恐慌,但应密切关注。(台湾《商业周刊》)

  

分享到:
上一篇:投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中国金融业“四化运动”...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