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融资管理 >> 正文

社会融资大搬家 银行促销信托复苏

发布时间:2012-11-30 21:36: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张恒志
新闻导读: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今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银行贷款在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一再下降,而以企业债、信托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规模则不断上升。由于直接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新增贷款还是M2,仅凭这些单一指标难以掌握社会融资的真实变动情况。

 

  中国的社会融资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的临界点,在不久的将来,传统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将被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所取代,这不仅显示了当下企业与个人获取资金渠道日益拓宽,同时也表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

  在资金供应渠道中,银行一家独大的时代,也许不会持续太久。

  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今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报告显示,银行贷款在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一再下降,而以企业债、信托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规模则不断上升。截至2011年底,银行贷款之外的直接融资,已经占据社会融资规模的40%以上,按照目前的增速,再过两三年就有可能超越银行贷款规模。

  中国的社会融资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的临界点,传统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在不久的将来将被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所取代,这不仅显示了当下企业与个人获取资金渠道日益拓宽,同时也表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

  银行也促销

  新增贷款曾经是政府判断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201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个指标被社会融资规模所替代。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4月首度发布了国内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由于直接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新增贷款还是M2,仅凭这些单一指标难以掌握社会融资的真实变动情况。而社会融资规模则涵盖了国内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总量,从机构看,它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它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不过,银行仍然是当前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但其重要性正在被不断稀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02年,将近92%的社会融资来自银行贷款,到了2011年,这一比重已经降至53%左右。

  国务院在今年9月批复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金融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金融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显著提高。这意味着未来,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占比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

  直接融资异军突起的同时,国内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吸储和放贷的双重压力。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两次非对称加息,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进一步收窄了银行的利差,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前述报告显示,今年10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了816亿元,延续了近年来银行表内业务增速放缓的趋势。

  早在今年3、4月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提前还贷现象,当时一些国有大型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一些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今年以来不少大客户相继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办法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因此,国内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搞起了贷款促销,推出贷款折扣。今年7月,渣打银行就曾推出一款“现贷派”的产品,不但免除了贷款管理费,同时贷款利率也“直降”0.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也有参与其中的,浙江省科技局在11月15日宣布,在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优惠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再下浮1个百分点。

  贷款不易之外,存款的波动性也在增大。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12年以来,受业绩考核、信息披露等因素影响,存款持续出现季末大幅冲高、季初明显回落的现象。

  信托大复苏

  贷款利润率的下滑,也促使银行把重点开始向表外业务转移。这些表外业务包括担保性业务、承诺性业务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

  今年表外业务的膨胀尤为突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监控数据,今年前10个月信托贷款已达8344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0%以上,比去年全年增长了3倍。

  由于信托贷款融资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约束条件相对宽松,且规模巨大,因此,也被称为影子银行,其信用风险比较大。

  近年,银信合作模式在升温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2010年7月初,银监会口头叫停银信合作,并于当年8月正式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合作业务作进一步规范。之后,信托贷款规模一度受限。

  但是,今年以来,受制于存贷比及不良贷款上升等压力,银行放贷的冲动正趋于谨慎,而作为影子银行的信托正好借机放量,充当工商企业、基建设施、房地产等实体领域的资金“弹药库”。

  中信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从7月份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看,银行开始将表内无法满足的融资需求,通过信托、票据及委托贷款转移至表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结构表外化,亦增加了信托、委托贷款供给和需求。

  瑞银中国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银行信贷投放趋向谨慎之际,地方政府可能更加依赖债券市场和表外融资来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而这一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持续。

  以涉及房地产的信托为例,据中金公司报告分析,2012年预计到期的房地产信托规模2234亿元,总还款额约2500亿元,2013年预计到期规模2816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信托贷款规模大不意味着必然的风险,但需要防范短期内出现风险扩张的不良影响。

  企业债上位

  企业债的极速扩张,则是中国人民银行前述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揭示的另一大趋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监测,今年前10个月,国内企业债发行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超过10%。

  企业债的上一个高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由于出现兑付风险,国家计委在1993年出台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全国企业债发行的年度规模和规模内各项指标,都必须报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这一规则沿用至今。

  这两年,随着地方城市投融资平台的融资需求增强,股市、银行融资不畅,企业债又迎来第二春。

  根据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监控数据,2002年,在全部企业债当中,城投债规模占比则为9.52%;到了2009年,这两项比例分别飙升至36.87%,此后一路走高。仅今年一季度,城投债占企业债的规模首次过半。

  对此,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沅帆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城市建设投资需求较大,特别是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债券融资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期却在慢慢拧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的“龙头”。今年11月初,该协会传出消息,对于融资平台类(基础设施类)企业,只接收省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副省级(含)以上发行人的项目,除此之外的暂停接收。

  根据近期民族证券对国内558家城投公司公布的近三年完整的财务报表发现,考虑到整体经济增速下滑,城投公司普遍依赖的土地收入增速将比去年下滑约10%,因此 2012年这些城投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还在恶化,意味着今后的偿债压力会更大。

 

上一篇:纷享科技首获融资 下一篇:10券商可做债务融资主承...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