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 央行10月31日发布公告,当日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60亿14天逆回购操作。本周公开市场操作将因此实现291亿元资金净投放,暂时终结了此前连续两周的净回笼。外媒对此表示,央行的灵活操作传递出维稳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30日指出,最近一系列央行行为表明,政策已向收紧流动性转变。在过去的一周里,三个常规性的逆回购操作被暂停,同时人民币快速升值。我们认为这些行为同时并举,可以说是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微调。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10月30日报道,10月份财政缴款接近4000亿元加上部分银行并未完全将理财产品与融资的期限错配问题解决,引致银行间巿场流动性吃紧。
虽然此现象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但因为中国人民银行10月17、22与24日都没有进行逆回购操作注资,终止三个多月来每隔两周进行7天或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模式,引起市场揣测人行因受9月份高通胀及持续上升房价影响,政策有收紧倾向。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10月29日的文章中,一银行交易员表示,虽然逆回购的量并不大,但意义大,给市场信心以支持;近期银行间资金面持续紧张,央行也在暂停两周后重启逆回购,显示其在保持流动性总量适度框架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的灵活性。
文章中同时指出,另一银行交易员则表示,央行续做央票和今日逆回购的绝对量都不大,都是象征性的意思为主,旨在向市场清晰传递紧平稳的政策信号,不会单纯的过于宽松也不会过于紧张;其还指出,近期市场对于央行此前暂停逆回购的举动过度解读了。
在《联合早报网》文章结尾总结表示,中国自2005年实行汇改至今,八年来人民币兑美元只约上升36%,升值速度徐疾有致,比起80年代日本让日元失控般上升高明得多。这个宝贵经验,正可为将来中国可取得改革与增改之间的平衡。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