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公司理财 >> 正文

普通投资公司理财产品也“傍”起大牌

发布时间:2013-12-30 10:15:38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崔凌琳
新闻导读:市民张小姐近日就收到一则理财短信,称镇明路上某银行港股IPO理财部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在资金日趋收紧,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屡创新高的当下,银行人士再次发出理财提醒:面对形形色色理财产品的高息诱惑,务必问清产品的出处、资金的投向。

 

  年底将近,甬城理财市场热闹非凡。在距2014年不到一周时分,甬城银行理财产品甚至已报出了年化利率7%以上的高收益;街头路边,一些投资理财机构发来的理财“邀请函”中甚至标出了直逼10%的年化利率。而一些投资理财机构,借用银行名头高调宣传,更是让市民投资者看得眼花缭乱。

  市民张小姐近日就收到一则理财短信,称镇明路上某银行港股IPO理财部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这款产品是银行参与运作的吗?风险怎样?万一发生风险,是否可以向银行提出质疑?”为解答心中疑惑,张小姐特地找到该银行进行询问,结果该银行的有关负责人却否认该行曾推出这款产品。

  根据张小姐反映的情况,记者循着地址上门调查发现,宣传推销该理财产品的只不过是一家普通的投资管理公司,与上述银行一点关系都没有。

  “的确,现下市面上有些产品乍一看是出自银行的,但实际上来自于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财机构,这些理财机构客户经理为了招揽投资资金,以银行信誉为背景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让投资者陷入误区。”业内人士称。

  投资公司假借银行名头,银行当然感冒。记者注意到,就在近日,已经有多家银行在报纸等媒体上公开发布声明,表示部分投资管理公司、理财机构以银行为名发售的投资理财产品,并未得到银行的授权,并非由银行管理或代理发售,与银行无任何关联。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市各家银行除了发售本行产品外,多半只代理四大渠道的产品(包括公募基金、保险、证券资金业务、信托业务)。“银行代售产品都是有基本准入的,首先要对相应公司设定门槛,其次对产品亦要加以鉴别,后由总行向银监局报备,对发行渠道进行审查、审批,绝非随随便便就会代销。”一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资金日趋收紧,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屡创新高的当下,银行人士再次发出理财提醒:面对形形色色理财产品的高息诱惑,务必问清产品的出处、资金的投向。从银行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务必前往银行营业网点或官方网站办理,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

  银行人士指出,出现在产品说明书中的预期收益,除了固定收益类品种的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到期收益率外,其他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的基础上预测得出。因此,投资者不要盲目迷信预期收益,而应着重看产品的投资方向、性质及风险。对于不懂的理财产品尽量不要涉足,对收益计算公式和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务必做到心中有底。“实际上,许多号称‘保本’的产品,不光收益率没有保证,甚至有可能面临亏损。”一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上一篇:年末上市公司“血拼”理... 下一篇:互联网理财并非“聚宝盆”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