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案例解析 >> 正文

你在上海自贸区怎样分到一杯羹

发布时间:2014-03-27 17:38:15  来源:腾讯微信  作者:
新闻导读:这是一片位于东经121度、北纬30度的一望无际的肥沃平原,扼守万里长江黄金水道咽喉,稳坐中国南北海岸线中枢点,背靠富庶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和更为广阔的华东腹地。上海自贸区计划还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

  这是一片位于东经121度、北纬30度的一望无际的肥沃平原,扼守万里长江黄金水道咽喉,稳坐中国南北海岸线中枢点,背靠富庶的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和更为广阔的华东腹地。上海,这座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不夜城,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早已把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其他东方大都会抛在身后,成为远东地区最显赫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文化中心,也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尽管此后上海的发展颇多曲折,但上海先天那无可取代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上海人骨子里那种追求时尚与创新,尊重法制与契约的城市精神始终没有变。当历史性机遇再次来临时——1990年,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突破口,在短短20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了昔日的无限荣光,重新成为可以与香港、新加坡比肩的远东经济贸易中心都会。

  夜游浦江,两岸华灯齐放,令人目不暇接——这边厢,外滩万国建筑群见证着上海昨天的辉煌;那边厢,不断刷新上海天际线的陆家嘴诉说着上海今日的成就。若把视野继续向东移至浦东海岸线一带,我们将会看见上海更值得期待的明日景象。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试验区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8月22日,商务部宣布,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另据权威人士消息称,如果相关法律调整和行政审批一切顺利,上海自由贸易区9月底或将挂牌。

  从2005年上海首次提交保税区向自贸区转型的建议以来,上海自贸区的推进速度从未像今年那么迅速,其间虽然经过了不少波折和困难,但党中央国务院依然排除万难,誓将改革进行到底!由此可见,上海经济的华丽升级即将拉开大幕,而这次自贸区试点的重大历史意义完全可以和“92改革”相提并论。

  上海的机遇 中国的希望

  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上看,今天的上海自贸区试点改革可以说是拉开了对外开放3.0版本。

  上世纪80年代推行的“经济特区”可以视为中国对外开放1.0版,以深圳、珠海、汕头、海南等几大特区为代表;上世纪90年代小平南巡讲话后推出的“经济新区”(包括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其他版本)可视为2.0版,以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成功典型;而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然是3.0版,因为在国际经贸往来中,自由贸易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是最高的。通俗地说,自贸区往往是保税区的升级版,保税区属于“关内境外”,主要是方便货物的自由进出,而自贸区则属于“关外境外”,牵涉到货物、人员、资金等全方位的自由进出,享受政策和税收上极大的便利和优惠。因此,为配合自贸区的发展,诸如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流动等激动人心的金融改革也将大跨步推进。

  需要强调的是,从此次试验区的名字——中国(上海)自贸区——就足以看出中央对上海所抱有的殷切期望。可见上海的试验不光是上海的事,而是整个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上海背负着探索中国对外开放新路径和新模式的重任!

  眼下,不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州南沙、天津、厦门、大连等城市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纷纷申请自贸区,重庆、舟山等已拥有国家级新区的城市也难以抑制对自贸区的强烈渴望,为了增加申报成功的希望,甚至还提出过“海沙琴”(前海、南沙、横琴)联合申报广东自贸区的提议。

  由此可见,自贸区将是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如上海自贸区的试点能够获得成功,将对未来自贸区在全国大范围内的扩大提供模板式的法律构架、政策规范和运作流程,这将引爆新一轮基于改革红利的中国经济增长新高潮。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建立上海自贸区最关键的可能还不是政策优惠,而在于制度建设,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贸区也将成为制度创新试验田。

  正如上海市有关方面此前所表示的,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简化行政审批,意味着一系列后续监管需要跟上。在此基础上,如何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尽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中心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是上海未来面临的考验。由此可见,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路径应该是:自贸区快速挂牌,政策法规逐渐松绑,体制创新小步渐进。

  创投机遇不可小觑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看似是国家大事,实则和我们每个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其中,尤以金融改革的影响最大。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等关键改革都将使得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各种金融法规和政策的松绑,也将使许多金融业态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如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这些都将极大丰富市场的投融资机会。同时,对园区内企业直接融资的大力扶植,也将对许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成长性的创业型企业提供巨大的孵化和成长空间。

  当然,这些长期的改革红利也自然会反映到上海自贸区相关概念股的市场表现上。如外高桥、上港集团、界龙实业等相关板块的股票近期均有良好表现,只是有些个股此前已有较大涨幅,投资者介入时一定要小心。不管怎么说,对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未来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吸引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一个许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是:无论是金融、贸易还是航运,上海和香港这两颗东方明珠都存在竞争和互补。尤其是上海已经有了比香港更大的迪斯尼后,如今又将与香港具有同等的自由港地位,许多人对香港的未来颇多担心,但事实可能并不会真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沪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比翼齐飞,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将作出各自的贡献。

  尽管上海自贸区的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我们无法对自贸区的未来进行准确分析,但我们努力试图对上述这些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趋势性的解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未来创投新乐园的全景素描。可以相信,拥有自贸区后的上海必将如虎添翼,展示出芳华绝代的惊人魅力!

  前景展望篇:

  尽管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无疑将对金融领域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自贸区的前景既是金融创新、服务监管创新,也是未来向更大范围推广的试点基础,因此也势必将稳步前行。

  金融创新先行 服务监管紧随

  尽管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我们已经看到,上海自贸区获批这件事本身决定了未来国家政策法规将对金融、贸易、航运、投资等领域给予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由此也将推动对投资者影响较大的几个关键金融领域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弹性和幅度(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企业及个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对外直投、放宽民营银行政策准入门槛、鼓励创新型企业直接融资等等。那么,这些改革的前景和进程究竟如何呢?又是否存在相应的风险与阻力?

  金融创新为先

  目前,上海自贸区上报的方案涉及金融、贸易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具体来看,包括实行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及离岸业务,并享受贸易自由、人员进出自由、货物进出自由、货币流通自由、货物存储自由,继而为其他沿海省份的转型提供经验。

  其中,金融业对外开放可以说是符合国际惯例的自贸区重要特征。上海自贸区送达国务院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就明确提及了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内容。

  根据预计,自贸区的设立将有利于加快打造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同时,还将产生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逐步取消外汇管制;给予企业“有限离岸”地位等变化。在具体推行上,上海自贸区则可能采取分步骤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而在金融配套产品方面,由于自贸区前景大好,金融机构的纷至沓来也将成为必然。

  具体到业务方面,银行可以提供包括离岸金融服务、供应链融资服务、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跨境人民币融资、离在岸联动产品、保险和综合金融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金融配套服务和产品也将能帮助实现资金调拨自由,运用多种方式解决园区内企业在供应链不同时点上的融资需求、减免保证金开证、符合条件的企业从境外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介入人民币资金,并由境内结算行代为资金监管等。

  此外,上海自贸区计划还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所谓“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贸区的空间分界线。如此一来,才可以在自贸区实现“境内关外”的监管举措,继而推行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并开放外汇市场和实现利率市场化。

  细则有待协调

  可以说,自贸区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不过,相关细则的出台势必会涉及诸多部门,要考虑到各部门政策是否配套、部门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有业内人士据此猜想,这会对细则的出台时间产生一定影响。

  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着重表现在放行国际金融资本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但目前我国债务风险、地产泡沫尚存,对于现在是否是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的好时机,银监会、证监会均要深思熟虑。一旦放开,外国资本是否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我国能否顶住压力并掌控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和可兑换带来的诸多风险,相关部门仍表示担心。

  不过,对于自贸区改革的整体推进速度,华东师大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认为“总体上应该会比较快”。他分析说,既然计划9月份就要挂牌,那么乐观估计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左右,相关政策就应该要“拉开大幕”了。而明年的具体实施效果理想与否,就将会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丁纯教授也指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一个战略问题,是由整个中国及周边国家发展模式所决定的。考虑到整个国际贸易的趋势,为了进一步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影响,上海自贸区才在全国范围具有极大的试点意义,那么为了缩短国内在这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整个推行的进程就不应该会慢。“当然,也要看上海是不是敢于闯、敢于试,以及实际的效果如何”。

  负面清单管理

  上海自贸区此次建设的另一重要看点是外商投资将施行“负面清单”管理。所谓负面清单,就是给不开放的行业和受限制的商业活动列一个清单,明确告诉对方哪些领域和行业是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动的,只要未列入名单的,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做法有利于外商投资进一步扩大。

  “可以说,负面清单管理,标志着‘放松管制、提升监管效率’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孙立坚分析说,把一切的管制放开,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和金融体系稳定就可以做任何事情,这对于提升监管效率的作用非常大。然而,这样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势必会产生阻力,原因就在于我们整个法律体系对此尚未适应。“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要试点、要探索。从‘要做什么’到‘可以做什么’完全是两个概念,因而自贸区的推进只能是一种渐进的模式,但同时也是放松管制的模式。”

  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主要特征是,正面清单、准入前非国民待遇与准入后超国民待遇、降低关税与出口退税的贸易政策。而在经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的情况下,新的开放要有新的制度安排,比如创新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以及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的综合监管新体制,等等。据商务部消息,预计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海自贸区将正式探讨负面清单,并调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服务监管为重

  负面清单等管理模式的探索无疑会带来诸多风险,因而在风险控制、政策监管上都需要足够的重视。不单单是改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上海自贸区的监管服务模式也会有相应的创新,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及其安全问题。

  此前一些人就担忧,上海自贸区面临的法律冲突挑战不容忽视,而实行金融“特区”的效果也可能难以受控。于是,为解决有关法律规定在试验区内的实施问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26日审议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文物保护法等4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时间为3年。

  据了解,试验区建设还将涉及十几项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可见,国务院将“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放在首位,显示出了制度创新才是试验区的重心所在。孙立坚认为,无论是法律法规的暂停,还是今后逐步的立法完善,都将是试验区的探索重点。调整部分法规,体现的是政府减政放权的决心,但并不意味着将放任自流。如何处理好放松管制与法律体系的完善、游戏规则的明确,来抑制可能出现的投机行为,这之间“度”的把握,将成为下一轮上海自贸区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此次强化法制保障方面的表述,无疑也将为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下基础。

  创投机遇篇

  作为跨境商品和资本流动的区域,未来的自贸区将成为一个试验场,各种金融法规与政策将作出较大幅度的放开或调整。

  金融改革实验场带来新机遇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看似是国家大事,实则和我们每个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其中,尤以金融改革的影响最大。

  人民币自由兑换先行先试

  在自贸区的试点方案中,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是外界最为期待的金融改革内容之一。然而,对于此次金融改革的尺度上,也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从业内人士获悉的信息来看,在自贸区试点中将有望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

  但是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方案中并没有细化的解释与说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

  事实上,在自由贸易区内率先实现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是中央确定在2015年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大胆试水。这一放开也被视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资本市场与此政策相关的预期还包括,自贸区内外汇实现无限额管理,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如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去香港发债、可借香港的人民币贷款,企业还将能直接以投资为目的自由地兑换人民币,而不需要外管局严格审批。

  但是,现在是否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对于具有市场意识的资金来说,一个地区放开了就等于全国都放开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就表示,目前的时间点并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他指出,自贸区如果实施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很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快进快出,通过这一平台疯狂套利。而一旦资本大幅回流,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到整个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一种可能性是,未来将附条件地准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进行人民币自由兑换。有业内人士推测,可能表现在,率先探索资本项下开放实验以及放宽对区内企业对外投资用汇额度的管理等。

  区域内商品无阻碍流动

  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也是自贸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一大内容,在推动区域内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自贸区内海关将允许商品不受阻碍地流动,对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在试点方案中就提出了允许金融市场在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国内期货交易等。

  如果国外商品交易所能够在自贸区设立自己的期货仓库,将有助于国内大宗商品买家节约交易和运输成本,也能够减少对国外仓库的依赖。如中国是铜和钢等金属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像伦敦金属交易所这样的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在内地没有仓库(像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全球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所通常希望设立自己的仓库,以确保交货地点尽可能地靠近消费和制造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交易的许多中国内地客户只能通过新加坡或高雄的仓库进行金属实物交割,这增加了他们的运输成本。

  而且,未来在自贸区内设立的企业除了能享受税收优惠外,在进出口额度上也会有更大的空间。对一些未完税的进口商品,企业将可以直接通过自贸区内的外资银行办理仓单质押,拥有更多更丰富的金融盘活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 类似于国际艺术品拍卖这样的高端文化业态也将在自贸区内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艺术品流通市场的税费成本和交易成本。

  如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内暂时停止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3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暂时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其中,暂时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来自于在自贸区内将允许外商投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业务的开放措施。

  据悉,佳士得已经计划在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建立储存基地。目前,佳士得已在全球拥有三个存储基地,分别在新加坡、伦敦和纽约。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拍卖公司如佳士得能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储存场所,这对很多本地藏家和投资者是非常有利的消息。原因在于,只要投资者不打算将拍下的红酒、油画运出自贸区以外,就不必支付任何税费。对那些专业艺术投资者来说,所有的交易都可在自由贸易区内进行,买家和卖家不会有任何税费负担。

  上海已经出台42条金融措施

  8月下旬,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上海正式出台42条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上海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争取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可以说,42条将进一步提高上海的金融业服务水平,为当地的企业、个人带来直接获益。

  具体来说,42条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发展直接融资,并改善融资结构,以推进上海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积极跟进放宽创业板财务准入标准动态,鼓励上海符合条件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探索发行优先股。

  同时,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上海正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并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积极配合开展民营资金进入金融业的政策研究,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积极配合开展政策研究,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探索银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常规化路径。

  此外,为了推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上海将完善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政策和小微企业信贷奖励政策。继续推进政府出资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上海融资性担保公司奖励措施和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代偿损失风险补偿政策。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股市掘金篇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这一长期的改革红利自然会反映到上海自贸区相关概念股的市场表现上。投资者可从3条主线抓住机遇,在上海自贸区相关概念股上获得投资收益,不过要谨防冲高回落。

  三条主线挖掘上海自贸股  上海自贸区获批的消息一经公开,沉寂多时的上海本地股就像坐上了火箭,股价直冲云霄,而事实上,这些上海本地股并非与自贸区概念能真正搭上界。谁又是“真的英雄”?谁将从自贸区真正受益?

  “制度红利”:由内及外

  中信国际的研究报告指出,刚刚获批的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尽管自贸区的一些详细政策细则还未出,但自贸试验区将比此前的综合保税区和其他试验区更加开放,将推动税收创新、监管创新、行政法规创新,包括可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区内货物自由流动、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等,预计也有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突破。

  短期看,上海自贸区主要受益的区域还是集中在自贸区内部,以外高桥地区为核心扩展至洋山港临港新城与机场保税区。上海自贸区设立有助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助力区域经济增长,间接使区域零售行业及相关服务行业受益。中长期看,若复制自贸区经验,将上海自贸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则区域零售行业有望直接受益:区域内税收优势将使商品价格具备竞争优势,有助于拉动区域内商品销售;在区域商品价格优势带动下,来沪消费人数规模有望增加,这将提升区域零售行业景气度,本地零售行业有望中长期受益。更长期看,上海自贸区随后或将辐射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区域。伴随着新的试点区域得到逐步扩大,“制度红利”有望辐射至全国。与自贸区直接相关的贸易、航运、港口、物流、建筑、地产、金融等领域有望受益。

  受上海自贸区以及金改等消息刺激,周一,相关个股出现大幅上涨,尤其是沉寂多时的上海本地股集体发力,并有22只相关个股涨停。陆家嘴、浦东金桥、界龙实业、申达股份、上港集团、华贸物流、龙头股份、爱建股份等众多上海本地股直奔涨停。周二,自贸区相关概念股继续飙升,冲击涨停个股有所分化,数量较周一明显减少。陆家嘴、浦东金桥、东方创业、锦江投资、华贸物流、上港集团、海博股份、龙头股份、东方航空、徐家汇等14只个股涨停。

  追寻三条主线

  上海自贸区启动已然箭在弦上,而自贸区概念股也已然坐上了“火箭”。那么究竟哪些个股将真正受益于自贸区?记者建议循着三条主线寻找投资机遇。

  第一条主线:服务贸易。

  上海保税区域协会会长卞祖耀表示,未来在试验区内,将按照“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区内自由流动”的要求,改革现行的一线进境货物“先申报、后入区”的海关监管模式,允许企业“先入区,再申报”,最大限度地提升一线进出境便利程度和物流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外,上海自贸区还可以探索拓展功能,对新型贸易业态先行先试。尤其在服务贸易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海某投资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企业家得到的信息是,与贸易相关的很多行业将取消行业准入审批,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就能从事相关行业。“如果是这样,那将极大激发经济活力。贸易和服务业将率先受益。”该人士称。

  长信基金策略分析师表示,自贸区涉及多个服务行业,如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届时,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更为便利,投资数量及金额将进一步提高。

  至于密切相关的板块,长信基金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谢恒先生认为,上海自贸区破题对离岸贸易、港口物流类上市公司无疑是大促进。自贸区将有效带动长三角发展,随着洋山港成为国际中转港,离岸金融发达后会大大提升客、货吞吐量,对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影响显而易见,如上港集团、上海物贸、浦东建设、上海机场、东方航空、亚通股份等业务和估值均得以提升。

  此外,相关上海贸易公司也应得到投资者的关注。

  宝钢股份董事长何文波 8月26日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对于宝钢这样一个多元化、国际化钢铁公司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宝钢旗下华宝投资、财务公司,原料、钢铁销售等业务板块都可以从中获得制度红利。

  第二条主线:拥有大量土地的公司。

  上海本地股中有多家公司在自贸区内有大量土地,这些土地价值重估为相关公司业绩转折带来的机会也不容小觑。

  浙商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戴方告诉记者:“这总体来说是利好,因为它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智慧分析师谢祖平表示:“由于上海自贸区涉及新的服务业平台,在人口密集、集中分布的地区,会带动地产业价格的上涨。”

  目前来看,拥有土地直接利好的上市公司有外高桥、上港集团、浦东机场、浦东金桥、界龙实业、陆家嘴等。

  第三条主线:金融改革。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后会出台怎样的优惠政策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该怎样体现开放式的安排,与主要国际货币、经贸兼容,全球性兼容“零关税”,以及自贸区未来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境内基金将可直接向境外投资者募资,注册在自贸区内的境内基金甚至可直接募集外币。这些均意味着自贸区将实行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

  8月9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十条”的指导意见,上海出台42条措施,明确上海要结合自贸区建设的要求,争取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在支持自贸区建设方面方案提出,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

  相关个股有浦发银行、龙头股份、上海三毛、锦江投资、上海物贸等。

  谨防冲高回落

  截至本文发稿时的周三A股收盘,上海自贸区相关概念股已是连续飙涨了3个交易日,可以预见的是,在之后的几天里,相关个股仍将延续涨势。因此,投资者千万别在飙涨后再追涨,牢记:追涨杀跌是投资大忌。

  不过,上海自贸区的批准意义深远,对上海及全国的影响也很深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上海本地股中的相关个股有望持续爆发,走出一个漂亮的上升通道。因此,在飙涨后回落调整时,可以大胆介入自贸区真正受益股,长线持有。

  沪港比较篇: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一个战略问题,是由整个中国及周边国家发展模式所决定的。因而,香港与上海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种从学习到竞争,再到互补的良性模式。

  沪港应是良性竞争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步步浮出水面,其未来已经被不少人拿来和当前较为成熟的自由港——香港作比较。此前也有一些香港媒体就“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会否成为香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而感到担心。那么,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否真的会对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地位产生冲击呢?

  无需太多担忧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目的是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积累经验,担心对香港贸易、外资产生负面影响是不必要的。不少业内人士也分析说,目前来看,上海自贸区和香港的服务贸易等领域存在有限的竞争关系,不必太过担心。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自贸区将会对香港的转口贸易,即国际贸易中通过第三国转手贸易业产生有限的影响。他分析说,2011年香港外贸总额是71019亿港元,其中转口贸易业务占据了46%的比例。因此上海自贸区全部运营之后,将会有限地分流香港转口贸易业务。“上海自贸区由于有外高桥和洋山港等保税区,为转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全面投入运营后,上海自贸区的转口贸易将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如果能够达到香港那样的比例,有一部分转口贸易就将从香港分流到上海”。

  而在服务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方面,上海自贸区则还没有出台很详细的运行政策,目前主要是把过去的一些保税区合起来进行金融方面的试点。一方面,业务叠加的领域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更多地是试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还不具备与香港大规模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即使存在一定的重叠,那也更会是一种良性竞争,促进的是两个城市各自市场的发展动力。

  沪港各有优势

  可以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逐步建立,与香港之间的更多比较势必会出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不过,这样一种影响首先是相互的,其次也并非就是负面的。香港著名财经评论家石镜泉认为,上海建立自贸区之后,与香港乃至全球的各大自贸区、自由港都会有互动,但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因此今后的发展无疑还是要看上海具体怎么走、怎么发展出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是不是能够确立某种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不可替代的地位。至于说上海对其他地区的冲击问题,则大可不必担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也进一步指出,从目前双方的比较优势而言,上海自贸区的服务链和香港还不在同一个位置上,正面的替代竞争效应非常有限。因为与香港的高端人才、服务内容和完善的制度体系相比,上海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不能简单从现有的业务量增减来判断,当前的差异是和国际金融市场大环境及本地开放程度密切相关的。“未来若上海的服务链在提升,而香港原地踏步,那么竞争会是一种替代关系。反过来上海满足现在的增量效应而忽视了要素市场环境的建设,那么也就会走不远”。

  目前来看,香港自由港的经验已较为丰富,因而上海有许多需要向香港学习的地方。上海自贸区对香港的影响,无论是短期心理冲击还是长期实际冲击,都更表现为一种竞争的动力。从区域上来讲亦是如此。华东师大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分析说:“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完全有能力承受两个大型的自由港,好比今后珠三角地区还是受香港影响大,但长三角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则能在上海获得比较便利的途径。”

  良性竞争促发展

  按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丁纯教授的说法,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一个战略问题,是由整个中国及周边国家发展模式所决定的。因而,香港与上海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种从学习到竞争,再到互补的良性模式。

  诚然,上海有国内最大的港口、国际机场,并计划打造成为国际金融、航运等中心,再加上正在建设的迪士尼乐园以及背靠制造与贸易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如果上海自贸区拥有了免税、货币自由兑换等政策后,势必会更具竞争力。制造业也是上海自由港的一大特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上海建设自贸区尤其要注重发展转型的途径,一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即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过,目前上海自贸区还只是一个名义,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跟进。如何与香港更好地互动,让上海的金融、经济更加市场化,都是上海需要摸索和探寻的。香港有着更为自由的经济、坚强的法治环境保障,其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也不是现阶段上海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时,香港背靠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如果香港扩大自身的服务业优势,与珠三角地区的加工制造业相结合,并推动改革而非消极被动,香港无疑也能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并迸发出沪港两地的竞合活力。而这一点,在香港媒体“未雨绸缪”的评论中也有所体现:“(香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要跑得更快。”

上一篇:上海自由贸易园区有哪些... 下一篇:上海自贸试验区突破了一...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