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财务状况不良的中国企业,现在终于遭到银行的冷酷对待--贷款金额缩水且利率更高,而这正是监管当局一直希望看到的发展。
联系了80多家债务比率偏高或产能过剩的企业。其中15家接受专访讨论公司融资情况,结果显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直缺乏的银行业加强放款差别待遇,已经成为现实。
面对中国经济降温,以及当局不会每次贷款违约都会干预的迹象,中国银行业者对于放款对象变得精明务实和挑剔。
已有迹象显示,就连以往备受银行讨好的国有企业,现在也必须接受提高利率、降低放款额度及银行严密检查的现实。
北大医药财务部门王经理指出,整个行业的利率升到10%,获得贷款愈来愈难也越来越贵。
北大医药还在努力维持获利。9月底时,公司的债务/EBITDA比率超过60%,是中国同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的四倍。EBITDA是指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
诚然,一些财务及获利强劲的企业表示,他们的融资情况没有任何重大变化。
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现象,说明银行终于对体质强弱不同的企业给予差别待遇,银行也更加意识到,如果企业垮台,银行就要遭受损失。
本月稍早的超日债事件,更是彻底地传递了这个现实。超日太阳能科技3月5日公告称,无法按期全额支付其公司债第二期利息,这标志着延续至今的中国债市刚性兑付就此终结。
“这是银行业者的一记警钟。”标准普尔大中华企业评等主管李国宜指出。“没有零风险投资这种事。”
为了实现中国减少无谓投资及确保更平衡的长期经济成长目标,这是中国经济必要的痛苦改变。
对于家电厂商德豪润达而言,信贷减少已成为新现实。公司证券部门主管Zhang表示,银行将今年借款上限降低5亿元人民币(8,079万美元),降至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
“去年银行的利率有优惠。今年可就没有优惠了,”Zhang表示。“感觉银行收得很紧,银行没有放款。”
**“极高的债务水平”**
中国公司债的部分指标已经亮起红灯。
根据标普数据,非金融公司的债务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2007年的103%激增至2012年的134%。
标普预计,中国公司债将达到“极高水平”,并在今年或明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随着中国经济在几十年快速增长后降温,监管者担忧会带来一波违约潮,他们过去两年要求银行停止向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融资。
专家表示,银行起初反应迟缓,但过去几个月,各家银行开始关紧信贷阀门。
“我们在放贷方面趋于谨慎。”宁波银行发言人称。
他还表示,该银行已经与问题行业或负债累累的借款方加强了沟通。
“我们正常情况下会每季度或每半年评估公司风险,可是现在对于比较敏感的公司,我们会加强关注和联系,看他们有什么需要。”
另一位中国地方银行经理表示,该银行正在对鄂尔多斯、温州等高风险城市的贷款进行整顿。
内蒙古鄂尔多斯因大量空置住房而声名狼藉,悲观人士称这是中国房产泡沫的缩影。作为中国的企业家温床,温州在当地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已经黯然失色。
**银行的问题**
遭到银行冷落的公司找到了其他方法,尽管要付出代价。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家建筑材料供应商表示,在该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后,银行将其列入黑名单。该上市公司拒绝具名。
这家公司正进行重组,今年曾从地下市场借款1,000万元人民币,年利率约为15%。
随着更多公司屈服于这种规则,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看似毫无关联但通过黑市金融交易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网络。
例如,有公司表示,政府为帮助特定行业而提供补贴的贸易贷款,被悄然转给其他无关企业。随着轻松易得的信贷枯竭,新的融资渠道也浮现出来。
一家现金捉襟见肘的铝终端用户想出的新办法就是,让银行买进铝,然后转售给企业,后者按月支付贷款和利息... ...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