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案例解析 >> 正文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眼中的自贸区:外企还在找实打实的机会

发布时间:2014-03-04 11:09:33  来源:自贸区邮报  
新闻导读:上海自贸区挂牌5个多月,外界想知道,外资企业到底有没有兴趣,在期待些什么。期间,季瑞达曾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美国驻香港副总领事、美国华盛顿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文/季瑞达(上海美国商会会长)

  上海自贸区挂牌5个多月,外界想知道,外资企业到底有没有兴趣,在期待些什么。

  最近,上海美国商会刚发布了《2013-2014年中国商业报告》,其中问了400多家会员企业,三个有关上海自贸区的问题——自贸区是否对其中国业务有积极影响、是否考虑在自贸区内开展业务,以及设立哪种业务机构。

  超过70%的受访企业都认为,自贸区对其中国业务是个积极进展;近47%的企业表示,不会在自贸区设立企业;超过80%的企业则说,会在自贸区内设立中国区总部或者分支机构。

  先别急着根据这份调查下结论,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份报告是在去年11月-12月间完成的,当时不少政策还没有落地,这个调查只能说,是在那个时间状况下的缩影。

  “外资企业依然不知道上海自贸区存在哪些实打实的机会”

  2月下旬,在一次上海自贸区的说明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曾表示,目前有35家美国企业在自贸区内注册。可能会有人觉得少,但我认为,这个数字已经体现出了美资企业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兴趣,这肯定比去年做调查那会多,那时估计就10家吧。

  所以从数字上来说,我是觉得在逐渐增加。另外,调查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看,15%说会设立业务,47%的企业说不,38%的企业表示不确定,可以理解为,超过一半的企业会或尚未决定在上海自贸区内开展业务,这与47%的企业说不,听起来感觉就大不同了。

  我知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很喜欢尽早注册,哪怕那只是一个邮箱地址,但西方企业比较谨慎。这像是西方观念和中国做法的对比——中国企业家认为这里有机会,所以要早点入手,不在意具体政策和细则,不在意到底能做什么,但西方企业则习惯在做决定前,对它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虽然我们的会员企业对于上海自贸区抱有积极态度,但依然不知道区内存在哪些实打实的机会。此外,他们也在考虑,到底要在上海自贸区内做什么,想要看到更多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美资企业依然选择观望,看看接下来会有哪些政策落地,哪些细则公布。

  外资企业关注哪些政策?

  那我们的会员企业关注哪些领域的政策?

  每个人都在关注金融改革,无论你是什么行业的,这点毫无疑问。因为金融自由化对企业运营有影响,涉及你资金的跨境使用。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金融行业的企业,例如银行等更为关注,第一批进驻自贸区的外资企业不少都是大型金融机构。“自贸区的主要利好也来自于金融业”,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少。

  过去的几个月中,政府也在强调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的改革就是为了支持贸易。但在这个领域,还没有看到更多具体政策,没有金融领域这么多。所以看到不少进驻自贸区的都是金融机构,或者专业服务机构,例如德勤。因为你看国务院的文件(编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服务业开放的,大部分都是专业服务领域。

  上海美国商会有一个自贸区工作组,成员包括我们会员中的金融服务机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和物流机构的代表,每个月我们会碰一次头,聊聊各自都听到了什么。金融机构的会员说,即便是有了央行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能做什么,能够从中获益哪些,央行的规则依然不够明确。

  2014版负面清单很重要

  事实上,我们也一直与上海市政府保持密切互动。

  去年9月,上海自贸区未正式挂牌之前,我们就向王新奎所在的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给过一些建议,上海市商委也和我们交流过。从上海市政府的角度来说,他们很开放,能听得进去。

  之后,我们还讨论了负面清单的话题。我们对于负面清单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希望清单能够短一些。当然了,最开始,我们觉得,负面清单本身没有体现出太多的改变,就是把一些现有的限制性政策全都放到一起。不过,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做负面清单,有一些困难。

  所以,第二版的负面清单会比较重要,不过我们还没有正式就此事给过一些意见。

  此外,对于上海自贸区内外进行业务活动的区别,我们的会员企业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我们在自贸区内开了一家旅行社,客户是哪些人?可不可以与区外的做生意?还是只能选择区内客户。当然,我的理解是,区外客户也可以。还有,国务院的文件中提到了外资律所,但目前这个阶段,我还不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以,不少美资企业眼下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细则未公布,不确定业务应该如何开展。

  西方企业觉得不一定要把地区总部搬到自贸区

  还有一点,有人问到,为何只有10%的受访企业有意在自贸区设立地区总部,但上海自贸区一直在推总部经济。

  我还是那句话,在那个时间点做的调查,不能得出太多结论。现在上海自贸区也只是个初期阶段,企业还看不到明显的好处。此外,总部经济上海也推了很长时间,所以现在是上海市政府和自贸区,两者都推总部经济。西方企业应该会认为,上海本来就鼓励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如果没有实质性政策)不一定要搬到自贸区。

  不过,我认为,10%已经算是个很大的数字了,要知道现在有400多个地区总部在上海,而且上海背靠中国内地市场,这是香港和新加坡两地无法比拟的。

  应该给上海一些时间

  马上就开“两会”了,不少话题值得关注。GDP增长,政府预算,“十三五”计划以及反腐败等等。上海自贸区也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在去年的三中全会上,讲到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不介入市场。在上海自贸区,政府机构相比区外的并没有优势,他们应该更快行动起来。

  另外,现在除了上海,中国不少地方都在申报自贸区,像天津和广东似乎走在了前面。简大年也说了,上海感觉到了压力,因为其他地方都在申报,都说对地方经济有好处。但我不知道中央会做什么决定。

  国务院文件也提到,说要给上海2-3年的时间。所以我个人来说,有点惊讶,中国政府在自贸区一事上推进这么快。我觉得应该给上海一些时间,有个2-3年,之所以要有一个试验区,就是要看看哪些试验起了作用,之后再推广到其他地方。

  当然,我们最大的愿望还是,看到更多政策的出台,以及更快速的推出。

  (编注:2月底,上海美国商会位于南京西路的办公楼,自贸区邮报研究员是冬冬拜访了季瑞达。本文正是基于这次拜访,根据季瑞达表达的观点整理而成。)

  附季瑞达简历

  季瑞达(Kenneth Jarrett)现任上海美国商会会长

  此前,季瑞达担任安可顾问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安可顾问是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家全球公共事务咨询公司。
 

  在安可任职之前,季瑞达拥有26年(1982-2008)美国外交服务的职业生涯。
 

  期间,季瑞达曾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美国驻香港副总领事、美国华盛顿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他还曾在新加坡、马尼拉、北京、成都、华盛顿担任外交职务。
 

  季瑞达获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和中国历史文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国家战争学院国家安全研究理学硕士学位。
 

  他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成员。
 

 

分享到:
上一篇:2月四大行新增贷款约2800亿 下一篇:人行上海总部就《自贸区...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