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中国的“影子银行”就被国外投资者和经济学家广泛认定为是中国金融和经济的定时炸弹。最新消息显示,根据澳新银行(ANZ)的估算,现在中国约20%的银行总资产,或者说价值30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处于影子银行体系中。那么,究竟该如何化解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风险?《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给出了10个建议。
1、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市场化的存款利率定价,大量的理财产品就可能转化为存款。
2、去除隐性担保, 有序打破刚性兑付。这有助于投资者通过不同利率来区分存款和真正理财产品的区别。
3、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机制。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也是一个成熟金融市场的前提,全球范围内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经济体已经寥寥无几。
4、取消存贷比考核。在某种意义上,存贷比考核是同业、表外等业务狂飙最大的罪魁祸首,有了BASEL3的流动覆盖比率(LCR)和净资本稳定比率(NFSR),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少有金融监管者还在使用这个僵硬的指标,除了监管者觉得对自己方便好用外,这个指标恐怕已经一无是处。
5、同业存款交纳存款准备金,表外资产入表,接受同等拨备和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这样银行就不再有动力扩张同业和表外业务。同时,加强一行三会监管协调,去除银行和证券等不同部门间理财产品不同标准而导致的监管套利。
6、清理处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坏”债务(大致估计占总量的20%);PPP(公私合营)处理未来有前景的债务;同时授予地方发行市政债的权限(预算法的三审已加入),形成有深度的市政债市场,并在一定期限内置换优质的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
7、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发展债券市场,同时引入海外投资者。
8、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分成。地方融资平台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严重不匹配。地方只享受了财政收入的50%,但却承担了85%的支出责任。“营改增”的推进进一步降低了地方财力。需要在中央-地方收入分成的框架下保证并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分成。
9、尽快立法开征房地产税,作为增加地方政府财力的手段之一。
10、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支出透明化。在G20的国家中,中国是财政透明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来源:德和投资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