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万余款,较2011年上涨25.84%,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45.44%,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而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破9万亿,发展之势令人咋舌。
近日,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对外透露,理财业务是未来创新方向之一,是要鼓励银行推出自主的资产管理计划,以加强通道类业务的风控。
监管层频繁提及资管计划
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首次提出要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探索新的产品、模式。这也被业内人士解释为理财产品将进行直投业务探索,推出资管计划正是该新方向下的新产品和模式。
9月16日,尚福林再次表示,银行理财业务本质是受投资人委托而开展的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可建立专营机制,按照相应标准对资金募集、投放、风险等进行严格管理,主要赚取管理费,严禁利润分成,严禁风险兜底,严禁“脱实向虚”。
所谓资管计划,每个项目要独立开户、独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投资者就要在享受高利率的同时,还要承担破产的风险。不过,无论是新的资管计划还是其他创新工具,都要注意四点:符合中国金融特色;严控风险底线;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和提高银行的效益和收益性。”尚福林表示。
“这个创新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它可以实现理财资金的投向真实、透明,回到理财业务的真正定义上来,而此前都是项目贷款融资,银行从中赚差价,未来将只收取管理费等。”南京一位银监局人士称。
“资管”减少中间环节
记者了解到,此前银行理财资金在对接贷款时,投资者普遍只能获得4%-5%的年化收益率,而贷款利率起码7%-8%,有的甚至高达10%。所以在低收益、低风险的产品特征下,刚性兑付往往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银行理财推出自主的资产管理计划可以理解为在新的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定位下,选择的创新方向之一。”上述银监人士分析这种新模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因为理财资管计划本质上就类似于约定期限、收益率,银行代为发行的商业票据,同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陈海辉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