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银监会、银行业协会和银行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银团贷款业务加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亚太地区(不含中国)银团贷款签约总额折合人民币约为3.9万亿元,其中日本为1.9万亿元人民币,排名第一,澳大利亚为6,800亿元人民币,位列第二。同期,我国新签约银团贷款总金额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余额突破3万亿,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银团贷款市场。但与市场需求相比,我国银团贷款的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一是市场容量较小。欧美和亚太地区其他市场中,银团贷款在公司贷款中的占比一般在20-50%,而在我国占比还不到10%,国内银团贷款业务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是市场参与者较少。目前活跃在银团贷款市场上的银行大多是专业委员会的61家成员单位,其他金融机构对银团贷款参与有限。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800家,如果把这些力量调动起来,银团贷款市场将更加可观。
三是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比如,银团贷款标准文本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而在我国标准文本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此外,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银团贷款还不是很多,大量的银团贷款属于联合贷款或俱乐部贷款性质,筹组形式简单,缺少分销环节。
四是二级市场尚未真正建立。二级市场是银团贷款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构建包括发行和交易在内的完整的银团贷款市场,参与者才能进行贷款期限和收益的有效管理,市场才会更加活跃。
五是国际知名度有待提高。我国银团贷款市场的国际化品牌较少、市场声誉有待提高,在欧洲货币(Euro Money)、亚太贷款市场公会(APLMA)等国际性机构评奖中鲜有国内银行的身影。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交易结构、复杂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上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主动宣传不多,国际影响力不够。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