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企业新闻 >> 正文

宝物鉴定专家李鑫钰 鉴定古董专家十大通病

发布时间:2017-09-26 11:14:00  来源:  
新闻导读: 珠宝古董鉴定师这个职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略显陌生的,但近几年市场需求增多,各大高校也相继推出了有关专业,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然...

   珠宝古董鉴定师这个职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略显陌生的,但近几年市场需求增多,各大高校也相继推出了有关专业,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然而,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这个行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为此。本报特别邀请到中国民间鉴宝达人李鑫钰女士接受采访。李鑫钰(艺名宝宝)2002年东南卫视《推荐大明星》冠军。同年签约东南卫视。李鑫钰(宝宝),小庄(庄序芃),巴晓光。刘伟四人共同主持《开心一百》。2003《鉴宝》年体育频《天天有彩》《健康宝典》特邀嘉宾。2004年编入《走进开心一百丛书》2005年湖南卫视《廋身魔方》《魔鬼训练营》特邀嘉宾。四川综合频道-美食节目《美食麻辣烫》特邀嘉宾。2006东南卫视《为爱向前冲》特邀嘉宾。2012年东南卫视《全民大猜想》明星顾问团。《同桌计划》特邀嘉宾。

\

  李鑫钰女士在收藏界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很多名人富商私人鉴宝顾问,当今,文博专家在鉴定文物时,通常除了易见的普品之外,对一些稀罕的珍贵文物不认可。原因就是鉴定专家没见到过,认为历史上没有这种东西,或认为这样的东西不可能在民间等等,而且,这种不负责任的“鉴定方法”成了专家们较为默契的“通病”或“潜规则”。

  归纳起来有十种:

  一 是国家博物馆藏品中从没有的,不认可;

  二 是官方考古机构从未发现过的,不认可;

  三 是陶瓷历史文献里没有记载的,不认可;

  四 是权威鉴定机构无法认知不了的,不认可;

  五 是文献虽有记载,但叙述不详的(如柴窑),不认可;

  六 是权威出版物里已“拍板”或“断定”没有的,不认可;

  七 是被当今专家名人或学者,认为古代没有的工艺,不认可;

  八 是与官方藏品色彩、纹饰、胎釉略同但有小异,把握不了的,不认可

  九 是有部分资深藏家研究论证确是“到代”的文物,与权威专家“观点”相悖的,不认可;

  十 凡不是“考古界和学院派”研究的成果和业绩,民间学者有重大发现的研究成果,不认可。

  (下列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但是,藏界早有共识,我国的古瓷的确有特殊罕见的、或者压根儿就有前所未见的珍品存世,这是不可否认而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些专家太低估了文物在民间的存世量,各时期各朝代的文物都千模万样,谁都不可能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中华五千年光辉的历史,祖先创造并遗世了许多未知的东西很多。因此,不得不承认现在有些才出现的,或留传有绪至今的一些稀少罕见的老物件,各大博物馆不一定都有。所以,一旦某些特殊极罕的文物面世,有的专家学者今生也从没见过,更谈不上对某种文物的研究考证了。况且,即便是国家顶级的专家也必须承认,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而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专家也成在某些盲区。因此,博物馆以及书藉史料中,也就无法查找根本就不存在的所谓参照资料和数据。  在藏界常有耳闻,有相当部分的鉴定专家,以恪守自己局限的知识并以官方的藏品,“以偏概全”实施这种盲目的对比鉴定,这早已是业内的一种“通病”。  这种不负责任的鉴定,导致民间较多很有价值的藏品被“封杀”。

\

  有些真实事例在藏友中偶有发生……  十年前,有位老兄家里有件每年专用腌制,口条猪肚的青花大罐。通过较多的藏友帮忙长眼验证,其形制和胎釉,包括装饰图案和绘画风格,以及所用的青花钴料均属于“元青花”范畴。遗憾的是,被北京某一科技检测中心和专家否定。  隔年后,持有者无奈以老仿品1.2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外地的藏家。有趣的是,两年后,“中国海外寻宝团”,在国外以将近600万元的价格拍回了还是这个“元青花”大罐,并以保护“流失海外艺术品”回归而甚感荣耀,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使众藏友不可思义的是——略有上档次的文物,在国内均很难得到专家的认可,一但“推出”国门而流入海外,即被国外专家认可并能拍出惊人可喜的价格,这足使中国的专家无比地汗颜。

\

  据有关报道显示,中国走私流向海外的文物,每年高达至少几万件以上。追究导致其文物外流的根源,由于文博界的政策不力,对本土之珍的文物如弃儿般地不与认可,当这些文物在中国无容身之地时,也就完全失去了文物价值的体现,这就导致众多的文物持有者不得不“割肉”溅卖而转让。  对于那些走私违法之事即与“原藏者”毫无干系,这样就给那些违法走私者提供了大量的文物货源,迫使国内大量较为珍贵的文物,源远不断地被“扫出国门”而流向海外。以上所论事实,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博保护政策的缺失和文博专家不专不力,国人只有无奈而为之叹惜。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从新开捶拍卖20年,在这时期。古陶瓷造假,青铜器造假和书画造假成风,全国制假售假遍地飘红,是有史以来最凶猛泛滥的颠峰,其污流的去势不可阻挡。  再有,就是世界各国不得不承认的,目前所使用的各种多样的科学仪器,对检测古陶瓷年代的准确性基本都不靠谱。据权威资料显示,其“科学检测年代”的机动性,和不确定性的数据均在700年至1000年左右,也就是说,对检测宋、元、明、清的瓷器也只能作为“假”参考。至于检测“唐”以前的陶瓷也只能作为年代的“假”辅助手段。

\

  在藏界众所周知的,日本几年前曾宣布发现了轰动世界的,一件唯一的“中国柴窑青百合花瓶”。并曾于2005年,已通过世界最权威的英国牛津大学“热释光”的科学捡测,被测定确为700至1100年前烧制的,这和后周皇帝“柴荣”在位的时间基本一致。因此,日方基本认定该瓶就是柴窑器。这其中不确定就有400年的误差,至今在藏界仍是疑声一片。  因此,在国内当一件特殊罕见的古瓷出现在专家面前时,由于鉴定专家从没见过和知识的局限,他们宁愿判假而决不敢看真了,这就是鉴定专家,与“科学机检”都成在怯懦相同的“病因”所在。

  更多关于鉴定宝物与收藏方面的问题可直接咨询李鑫钰女士本人。


分享到:
上一篇:许秀涛一个人的24小时上... 下一篇:绿瘦坚持实践以科学方式...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