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企业新闻 >> 正文

特稿|精神病人的秘密花园

发布时间:2017-07-27 17:57:00  来源:  作者:
新闻导读:她们是一群精神疾病患者。在济南神康医院在4楼的封闭女病区,住着43名这样的病人,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的只有14岁。在这里,逻辑是一种可...

她们是一群精神疾病患者。

在济南神康医院在4楼的封闭女病区,住着43名这样的病人,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的只有14岁。

在这里,逻辑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里所有对话中的信息都与真实无关。来看望她们的人希望了解她们的过去,可“过去”并没有发生过。

每周七天,这里的医护也不停歇地穿行在病区里,尽管这个病种还略显特殊,但让她们感觉会更有成就感,因为在这里走出去的“疯子”都会焕然一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家医院,也开始承载和运送精神疾病家属,越来越大的期待和梦想。

43名精神病人的世界

每周二的下午是活动时间。小礼堂里,霓虹灯球闪着各色的光束,音响里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地传出来,而唱歌的人,就是在这里接受治疗精神病患者。

病人孙凤与李冬冬四只手握住一只麦克风,两人把嘴贴近收音头,她们似乎认为贴得越近,自己的声音就会越清楚一些,这是一件“很得便宜的事情”。

十几分钟前,李冬冬点了一首《爱的奉献》,等了好久这首歌也没有播放,她反复向护士询问,是不是机器坏了。为了不让她着急,护士特意把这个提前了,可她刚拿起麦克风,却被站在旁边的孙凤一把抢过来。

护士长杨文琴赶忙跑过来站在两人中间,她让孙凤把话筒还给李冬冬,可孙凤却说自己也想唱。“那你们两个一起唱,不能自己霸占着话筒。”孙凤有些不情愿,可还是把麦克风递了过来,右手握紧底部,生怕会被李冬冬抢走。而李冬冬并不计较,她很快忘了这个麦克风本属于她自己,走过来分享唱歌的快乐。

杨文琴告诉说:“孙凤今年34,李冬冬也快30了,两个人就像小孩一样。”事实上,除了唱歌、医院有时也会组织病人们做操、跳舞、下棋,真吵与欢乐轮番上演,仿佛这里不是精神病医院,而是一间欢乐有趣的幼儿园,让人“不知身在何处”。

有时,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会与患者一起唱歌,他们希望用音乐环境患者的焦虑,有利于更好的治疗和恢复。

走廊的长椅上,刚入院的黄洁蜷缩在一端,外界的任何刺激丝毫不会引起她的注意。而夏莉容坐在长椅的另一端,向她讲述自己的“过往”,“这些你都忘了吗,怎么不记事了,你怎么不认识我了。”事实上,她们两人从无交集。

微妙而美好的感情

在涂着明绿色的病房里,医护们还为这些“大儿童们”们,设计了许多人性化的细节。

不过,这些安全措施还一次都没用上过。“我希望,它们永远不会被用上。”杨文琴说。

就像杨文琴说的那样,医护和病人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微妙而美好的感情。

比如类似的经历:有时忙完一回头,就发现桌上有病人偷偷放的食品,有时候是一串葡萄,有时候一个鸡蛋,还有时候,是一块玉米。

男护士吴青林在这间病房里工作了7年,从这里走出去的病人,为他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其中有两个女孩,治愈后都很有礼貌,跟吴青林打招呼问好和道别。今年,两个女孩先后从这里康复出院,那是吴青林最后一次给这两个女孩做护理。临走的那一天,那个女孩突然和他说:“小吴哥哥,这2个月谢谢你了。”

现在,这两个孩子已经成功康复出院,不会再来医院了,那两个病床上也来了新的孩子,只是,吴青林偶尔会想起他们。

“他们是我们这里成功治好的孩子,往大了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往小了说,他们健康的回归家庭和社会,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这多荣幸啊。”杨文琴说。

这些病人“其实挺可爱”

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名医护人员,对待患者就像在照顾自己的亲人。他们早已把这些变成了生活的习惯,就如同每天凌晨的早起一样。

“有些病人刚来的时候,衣衫不整、异味刺鼻,连家人都不愿为他们打理,到了医院,我们会很自然地帮他们整理。”杨文琴告诉记者,洗头、理发、剪指甲,有时连卫生巾都需要护士为病人更换,多年的从业经历早已让她这些工作习以为常,“病人也有尊严,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康复,还要让他们生活与正常人一样。”

林琳是刚上班不到半个月的新护士,在她眼里,这些病人“其实挺可爱”。

她上班第一天,一名病人看到她,走过来问:“你的衣服是从香港买的吧,这个款式只有那里有。”这句很无厘头的问题让她觉得很好笑。

“其实她们内心挺温暖,中午吃饭时看我站在旁边,她们会问我饿不饿、有没有吃饭。早餐每个人会发一个鸡蛋,有的患者就把这个鸡蛋塞给我。”

病人张茗泉有严重的妄想症,她经常向病房里的护士说“自己的父亲在北京买了块地,你去了让你当院长”。其实,她的父亲早已去世,更没有“买地”一说。但了解她的护士都明白,这是张茗泉对自己的感谢。杨文琴说:“她觉得当院长是件好事,所以谁对她照顾得好,她就想对谁好。”

病房里的病人来了又走,医生和护士几乎常年不变。她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患者,有打工者、有农民,有孩子的母亲、还有母亲的孩子,有心理学博士也有海归。无论他们曾经的身份几何,进了病房,他们再没有阶层之分。

吴青林说, “我们做的工作很平凡,也很琐碎,所以能让我们最尽情享受成就感的事,就是看到病人出院。这不仅是又多了一个健康人回归家庭,还意味着,我们又多做了一份对社会有意义的贡献。”

这里的病人都先后出院,平安回归家庭。在这里,一个个被锁养的病患成功解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上一篇:夜牧·烧烤吧--美好时光在夜牧 下一篇:最后一页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