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公司整体战略的发展,2006年海尔财务管理部进行了组织变革,着眼构建更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将原来各个产品线的财务单元分为三个中心,即核算中心、成本中心和经营中心。伴随着海尔的逐步发展与成长,2007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了流程再造项目,海尔财务共享是海尔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前提,通过将各业务单元的核算中心分步集中共享,先物理集中了总部所在地青岛地区的业务单元,之后逐步扩大至青岛地区之外的业务单元,全过程基本持续了三到四年时间。海尔设置共享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的控制以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海尔通过流程再造项目以及共享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实施与上线,塑造了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目前海尔财务人员分为三类角色:第一类集中的首先是战略财务,整个集团的财务方向、路径、政策、资源和风险都集中在战略财务;其次是共享财务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打造云端管理模式,为集团提供高效、合规的会计服务;第三类是分散的业务财务,在实现最大限度的集中管控之后,海尔财务更多的融入到业务中去,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事前算赢的决策支持,成为与业务水乳交融的一份子。目前财务管理部中70%的人员在扮演业务伙伴的角色,10%在扮演技术财务(涵盖税务、现金、风险控制等领域),另外20%在共享中心扮演交易处理者、资金管理者、绩效(数据)支持者与风险管控者的角色。
实际操作
海尔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的组织设置完全遵循了财务流程,服务10大类流程以及120个子流程,涵盖了会计核算的所有内容。具体操作层面,共享中心分为九个业务小组,分别处理与特定流程相关的业务:
资金管理
税务申报
收付服务
税票服务
总账及报表
往来清账
资产核算
费用稽核
会计政策(质量管理)
除了通常纳入共享服务范畴的会计核算流程之外,海尔选择将资金管理纳入共享中心管理的一部分,充分反映了其作为白色家电行业注重现金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特质。资金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金融风险、资金运营以及融资平台管理,即通常意义上的财务司库管理。
成本管理作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必须要贴近业务才能提高成本数据的准确性。有鉴于此海尔并没有把成本管理纳入共享服务的范畴,成本核算仍然由各个业务单元内的财务人员负责。
以流程为导向的管理在海尔内部已经达成了充分的共识,海尔共享服务中心在日程工作中一直贯彻流程管理,依赖流程产生高质量的数据信息,通过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强集团管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并不断提升流程操作效率。
持续不断推进流程的优化也是海尔共享服务的工作重点。在流程处理团队之外,共享中心内还设有质量团队,主要负责运营流程与流程优化,由三至四名组员构成。该团队负责组织各流程小组的骨干力量参与流程创新项目。
海尔的经验也证明了需要扎实的信息系统建设以确保效率的提升。
着眼未来发展,海尔共享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会从操作中心向知识中心转变。
“海尔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高层领导从财务管理变革到业务流程再造各个方面的决策和推进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意识到共享中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与持续改善的过程,遇到问题与挑战时需要与各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并给予适当的时间让新的流程和新的观念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吸收,切忌急躁冒进。”
——海尔主计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邵新智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