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面前的再融资权下放路坎坷不平,财新记者近日从多个渠道获悉,深圳证券交易所忙着成立新部门接权;上海证券交易所则没那么着急,要求证监会制定统一的再融资权下放后的规章。
监管部门人士今年以来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创业板再融资审核权将下放到深交所,并正在考虑将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权全面下放到沪深交易所。
据知情人士介绍,深交所正在筹划成立再融资部门,为证监会的再融资权下放至交易所做好准备工作,一些具备证监会监管经验的资深人士正在努力成为候选人。深交所常驻北京参加证监会借调工作的人员接近80人,主要分布在发行部、创业板部、基金部等各部门,比较熟悉发行工作者居多。
“不需要过渡过程,交易所本来就有熟悉发行工作的人才,长年累月在证监会发行部门工作的,再融资权下放后,马上就可以开始工作。交易所有服务意识,这点是不同于政府的。”一位深交所人士说。
与深交所的积极表态不同,上交所则要求证监会派人、派规则。“上交所高层要求证监会出人,制定再融资下放至交易所的规则。”一位官员说,“谦虚地说是交易所不懂再融资,大约是要求把责权利划分清楚,总之看不出他们有积极改革接权的动力,这样市场化改革放权的局面比较尴尬。”
证监会下放再融资权较有决心,发行部负责再融资的三处、四处正在做好准备取消再融资管理职责、分流人员到其他处室,但该编制不会取消。“好不容易有个编制多难,本来就人多,很难安排职位,现在怎么可能随便取消。”一位官员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市场化改革之路走不下去,我觉得去年年底郭主席刚来的时候,还挺市场化的,现在这些发审改革怎么就又有行政色彩了呢。”一位保荐代表人说。
证监会的市场化改革不仅与市场有关,而且与沪深交易所领导者的思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11月17日的财新峰会上表示,不能习惯于监管机构唱主角,必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今后市场将面对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企业,提供复杂多样的投资产品,监管机构判断企业经营和产品投资风险的难度越来越大。
宋丽萍建议,淡化行政审批的价值判断、实质判断,把更多决策权交还市场。她表示,行政审批如果继续承担价值判断和背书的功能,结果要么是市场风险不断向政府集聚,要么就是这些企业和产品倒在行政审批的门槛上。这一方面要求监管机构“放松管制、加强监管”,将工作重点逐渐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淡化行政审批的价值判断、实质判断,把更多的决策权交还给市场;另一方面要求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强化市场在准入、定价、退出、回报等方面的约束功能,提高市场配置的效率。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