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案例解析 >> 正文

锻造国际资本全面参与自贸区建设的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4-04-11 17:58:42  来源:自贸区专栏  作者:
新闻导读: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调研时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金融管理模式,推动金融市场准入的对内对外平等开放,继续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调研时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金融管理模式,推动金融市场准入的对内对外平等开放,继续推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央行行长这番话,某种意义上是提醒上海和有关参与主体,自贸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不如预想中那样显著,后续改革与建设任务依然相当吃重。

  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既需要央行、发改委、商务部等关键部委的全力支持,也需要上海的勤勉尽责与开拓创新,更离不开国内外金融机构、市场中介,以及其他有关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而非简单意义上的赶集。半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相关制度建设与市场发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务院批准开放的23个服务行业,已开放了19个,预计剩下的4个行业将在今年年底开 放。从具有指标意义的要素集聚来看,从去年9月底到今年2月底,1383家金融类机构进驻,其中包括43家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一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还 有102家股权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此外,还有147家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以及1000余家投资管理或资产管理公司。至于备受关注的负面清单,进驻自贸 区的600余家外资企业,真正需要审批的只有6%。

  应该说,从建设进程与企业参与数量来看,上海自贸区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自贸区建设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建设甚至特区建设,而是中国在由贸 易与制造大国向资本与产业强国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深度嵌入全球金融与贸易分工价值链的桥头堡。要实现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当然需要国家智慧以及全球 金融力量工具的有效支持与全面参与。

  上海今天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全国最齐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迫切需要上海作为回流的目的地和集散地。随着“金十条”和 上海配套“42条”在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去年底发布的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30条”意见,以及央行今年陆续出台的一批实施细则,上海自贸区有可能在 不太长的时间内率先建成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逐步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另 一方面,在国内外部分增量金融资源正在或可能流向上海的情况下,上海完全可以对标伦敦、纽约,借鉴我国香港特区经验,淡化行政干预,着力加强营商环境建 设,以加快金融市场的开放。这是上海作为国内超级城市的优势与核心价值所在。

  从区域分工格局来看,上海之于中国的重要性犹如伦敦之于英国的 重要性。在经济规模上已降格为二流大国的英国,之所以在全球顶尖层面的分工中依然占据高端地位,与伦敦的战略竞争力与绝对金融实力密不可分。英国人懂得, 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争夺产业主导权与金融资本控制力的今天,如果没有独立的货币符号,不能掌握或参与制定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的定价权, 即便经济规模做得再大,也难以摆脱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弱势地位。因此,英国一直把提升金融竞争力作为固本之道。如今,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的伦敦金融城 不仅是全球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超敏感地带,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以及欧洲最主要的证券市场、黄金和期货市场。不少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仍由伦敦商品交易所(LME)牢牢掌控。

  如今,当人民币积极扩大海外行为空间时,海外最为积极支持的当属英国。全身密布金融基因的英国倾力将伦敦打造成为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桥头堡,是因为英国人深知,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美国不会乐见人民币扩大在全球贸易与投资结算体系中的行为空间的情势下,英国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通过搭建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一方面率先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另一方面则可顺势巩固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英国和伦敦锻造国家金融竞争力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和上海借鉴。从全球经济与金融强国的一般发展逻辑来看,无论是货币的国际化还是金融中心的升 格,尽管离不开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深度培育,但内生性的关键要素还在于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与金融符号的高密度集聚,尤其是全球性资本的深度参与。只有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广受国际认可的金融要素集聚平台与金融气质,一国的金融发展目标才可水到渠成。与此相对照,显然,上海自贸区建设需要以十二分的紧迫感锻造 国际资本的全面参与新格局。

  上海自贸区建设,目前依然欠缺类似纽约和东京那样的内生性的金融支持环境与外部支持环境,还须解决金融决策与金融市场的脱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 发育、制度环境、市场监管以及人才战略。在建设自贸区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上海所需改进的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高效有序的金融服务意识,更需要所有市场 参与主体对发展金融产业的高度认同感、形成浓郁的金融财富氛围以及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一个缺乏市场发育和充分竞争的城市,即便政府干预与管理水平再 高,恐怕也不能实现自贸区本身包含的金融梦想。

  就此而言,上海亟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启动系统性的政府与企业公关,展现开放的金融胸怀、卓越的营商环境、广受认可的金融气质,以创造有利于自 贸区建设的制度环境与舆论环境。只有国际顶尖金融资本、一流市场中介、贸易机构和高端经济与金融专才扎堆上海自贸区,将其视为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红利和全球金融要素再定价的最佳平台,上海自贸区承载的打造全球金融分工“纽伦沪”新格局才有望实现。

上一篇:交行上海自贸区分行为自... 下一篇:汪洋视察上海自贸区 自...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