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案例解析 >> 正文

陈德铭讲述自贸区出台前后:温家宝亲批

发布时间:2014-03-31 10:46:17  来源:自贸区直通车  作者:直通车君
新闻导读:2012年6、7月左右,王茂林又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建议:上海、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要搞一个自由贸易的园区。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说到底,最有特色的,就是服务业的开放和投资体制的改变(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

       (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 自贸区直通车 文 / 直通车君)

  一晃,搬家的忙碌中,自贸区“半岁”了。还记得半年前的事吗?昨夜,直通车君整理笔记,翻到自贸区挂牌第一个月时,去北京听陈德铭聊自贸区的那一篇。

  2013年10月22日,北京已入深秋,直通车君晚上飞抵首都,为的是第二天采访陈德铭

  当时,陈德铭已经从商务部部长的岗位上离任,担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不过,商务部牵头调研并协调上海自贸区的诞生,正是在他任上。中国推出自贸试验区的来龙去脉,他一清二楚,直通车君一定要听他亲口讲一讲。

  陈德铭(右)在接受采访

  23日下午,在北京郊外的一处培训中心院子里,见到了陈德铭。他身穿着朴素的深色夹克衫,人很和气,也很健谈,给我们聊起了设立自贸区背后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虽然时间过去了半年,自贸区建设已如火如荼,当时的采访也因种种原因未在报上发表,但今天的重温,为的是不忘初心,为的是更好地出发。

  ——以下是陈德铭的访谈纪录,未经本人审阅——

  上海自贸试验区,这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试验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一块试验田。

  这其中,涉及到两届中央领导的支持。

  王茂林和蒋正华在离开领导岗位后,致力于比较研究开放课题。2010年,他们写信给温总理,提出建议要在上海建自贸区。温总理很重视,把这封信批给了国家发改委。

  2012年6、7月左右,王茂林又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建议:上海、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要搞一个自由贸易的园区。

  这封信,温总理批给了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和国家商务部陈德铭。按照我(陈德铭)的经验,总理批给部门,和批给部门的具体负责同志,这里面有些微妙的区别。后者的情况,表示他对这事尤为关注。

  我接到总理批转的信后,了解了一下来龙去脉,为什么当年国家发改委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原来,主要是当时的条件,刚刚发生金融危机,未必合适;另外发改委研究了以后,认为“自贸区”的概念不清楚。

  国际上的自贸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但有时,它也用来形容一国国内,一个或多个取消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

  拿到了有总理批示的信之后,我请当时的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带队到上海调研。俞建华这一次调研,待了一个多月,期间与上海主要领导多次接触。

  说实话,近些年一直感觉上海经济没有大的亮点。经济发展的数字没有惊喜,结构转型也碰到不少困难。所以上海一直在探索未来发展怎么办,想找一个支点。

  看了材料,从三方面评估了一下:

  一是为什么国家发改委当年没有回复,难点在哪里?

  二是评估了王茂林的两封信,建议的可行性。

  三是审时度势地评估了国际国内形势。

  调查中,发现有一件事可以做:单边给惠开放。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我们单边给惠开放,但一定要是“普惠制”的。如果是双边或者多边,是需要互给的,且必须要到世贸组织去备案,推进很难。单边给惠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自由撤退。如果试下来行不通,可以撤退。

  评估国际形势时发现,总理批示时的形势很有特点:一是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后危机时代,经济缓慢复苏,但波动非常大。二是国际上G20等已经开过多次会议以共同应对危机,但是G20的边际效应实际上有点递减。各国正在考虑修正完善甚至重构原有的经贸格局。

  这一次危机揭示出了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完善。

  事实上,每一次危机背后,根源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缺失。这种缺失表现在金融、贸易、投资的规则上。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已经谈了十多年,推进艰难。这次危机后,各国都希望规则要重构,但是朝哪个方向走?各经济体之间较量很厉害。

  美国等主导的更高标准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国际贸易投资协定谈判,正在加速推进。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谈判。

  另一方面,从2008年5月起,王岐山作为胡锦涛主席的代表,与美国接触进行谈判,主要就是谈投资体制。谈判到现在,已经谈了5年多,基本把中美两方持不同意见的地方都摸清楚了。(82年-85年,中美也进行过6轮投资体制谈判,但当时的制度相差太远了,未能谈成)这次谈判下来,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向前走,达到了可以双向国际资本流动的平衡,所以有希望,我们也有需要。

  通过谈判,我们了解到,美国(包括欧洲、日本),他们的投资体制与我国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准入前国民待遇,我们是准入后国民待遇,他们是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们是用正面清单管理。我们是有一个目录,分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他们是把什么不能投资写清楚,其余理论上都可以。但其实他们在负面清单之外也存在“玻璃门”,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即使不在负面清单内也不能投资。

  因此,如果我们不把投资体制上述方面做出调整,就很难与这些经济体谈下去。

  十八大以后,中央政治局组织过两次会议,请我去做专题讲演,讲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发展大势结合起来。期间,我就提出,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我们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和其他各国有利益的交汇点,要融入世界规则的制订中去。其中,服务贸易开放和投资体制的规则制订是比较重要的。

  但是,做这样的调整,在全国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国内又迫切需要新一轮的深化改革,需要动力,最好的动力就是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所以,决定根据王茂林这封信所提出的建议,把它完善一下,采用单边给惠开放,做一个局部的开放,在上海浦东搞自由贸易试验区。

  现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说到底,最有特色的,就是服务业的开放和投资体制的改变(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

  这最重要的两条中,服务业开放,瞄准的是TISA谈判中最重要的那些(而TISA目前还没有谈好,而且TISA没有达成负面清单,所以上海这次试验,这个方面是高于TISA标准的)。自贸试验区投资体制的改革,是试验中国是否要参加TPP、TTIP的。

  投资体制改革,各个部门会签这个环节拖了很长时间,最后全部签完是2013年3月1日。克强总理上任以后,很支持也很重视,推动了一些难点问题作出决定,比如负面清单由谁来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负面清单还较长,但毕竟是在体制上迈出了很大一步。而且,在浦东设立自贸试验区以后,今后大部分是可以服务整个上海的。自贸试验区28.78平方公里,主要是为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做试验的。总的想法是,这个试验成功的部分,是要一点一点向全国推广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顶层设计。通过2-3年时间,跟美国谈一下,全国能不能进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将再... 下一篇:弘毅详解自贸区跨境股权...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