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邮智库
五项细则落地后,上海自贸区金改只是划了个“分号”。
3月10日,《金融时报》报道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长张新,披露了上海自贸区金改下一阶段的七项重点:推动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在自贸区先行先试个人对外投资,建立自贸区金融监管负面清单,等等。
眼下尚不清楚,这七项重点会具体转化为几条操作细则;细则落地的时间表亦未公布。不过,张新上周在东方卫视上曾谈及,有关“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细则,“今年上半年肯定要出来。”(这次专访的更多内容,可回复数字“61”,我们会送上《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细则上半年肯定出》一文,里面干货不少。)
自贸区金改复制推广一事,同样在紧锣密鼓推进。
据张新披露,争取用半年到1年的时间,自贸区金融改革形成首批“管用、有效的试验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下面送上的,是《金融时报》3月10日刊登的张新访谈全文。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上海自贸区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要做点压力测试,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时,要注意把握好推进改革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既要大胆尝试、敢为人先、勇于改革,也要密切监测风险、防范风险。
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吸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于2013年12月2日出台了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30条意见,涉及资本账户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四方面的改革。上海总部在总行领导下具体负责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一线操作管理工作,目前,已出台了跨境人民币支付、跨境人民币使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等五项实施细则,并正加紧制定有关分账核算和汇兑便利的实施细则,人民银行支持自贸区建设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大胆创新,加快政策落地,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作为载体和管理模式,加快自贸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为全国探索一条可操作的路径。
二是在自贸区先行先试个人对外投资。
三是赋予自贸区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的金融准入政策。
四是落实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各项政策。
五是建立宏观审慎的外债管理模式。
六是建立健全自贸区金融监管负面清单。
七是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网,维护自贸区正常的金融市场经济秩序。争取用半年到1年的时间,自贸区金融改革形成首批管用、有效的试验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同时,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首要前提是风险可控。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既要关注反洗钱、反恐融资以及反逃税等常规风险,也要关注因资金自由划转和市场化定价引起资金异常流动的风险。对于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要实行零容忍。在风险管理上,不仅要管得住,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一是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措施在自贸区内继续适用。继续执行全国统一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根据资本充足率管理、流动性管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等实施统一监管。
二是切实加强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监管。
三是加强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特别是自由贸易账户内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控。
四是制定异常情况下的应急管理办法,加强对自贸区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的监管。对于可能导致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异常资金流动,可采取临时性管制措施。
五是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建立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等,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对区内机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区内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扶优限劣机制。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