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允许银行破产是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改革
3月10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金融改革的另一个热点是建存款保险制度,允许银行破产,是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改革,也是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脚步之一。存款保险制度已是“箭在弦上”,制度细则很有可能上半年就出台,但考虑到要征求意见和储户心理预期的建设,正式执行可能最快要到2015年。
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从去年开始就有很高的呼声。1月10日举行的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年会也明确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作为当前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备受关注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是“箭在弦上”,今年择机推出将是大概率事件。
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预计今年可能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和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落地的时间,不在今年冬天,或许就在明年的春天。或许上半年存款保险制度就能出台。此外,存款保险制度细则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布,并征求公众意见,但正式执行最快要到2015年。
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全覆盖”的特征,所有银行均纳入存款保险制度范畴;根据银行风险评级,实行差别化费率;设定一定规模的赔付额度,如市场预计的20万至50万之间,并且按照比例赔付;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早期纠正”的功能等。原则上要覆盖中低端客户,95%以上的客户要覆盖到。最高赔付额要寻找有效保护小额存款者利益、防止系统性挤兑与减少道德风险间的均衡点,30万到50万比较合适。
此前,我国银行业集中度较高,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初期就将所有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纳入的难度较大。建议按照“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拿村镇银行试点。
虽然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已箭在弦上,但还需要考虑存款客户的心理预期。在我国老百姓心目中,把钱存在银行等于放进了“保险柜”。存款保险制度出台,老百姓的风险意识需要改变,但也不需要过于担心。银行可以倒闭,并不是意味着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会倒闭。而且,最高赔付额已经涵盖绝大部分客户。
某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建议普通储户要树立风险意识,将银行当成一般企业看待,树立“银行也会破产”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最好早点养成存款分开存放的意识,大额的存款尽量分散处理,不要全部存在一家银行内。假设存款保险的最高限额为50万元,100万元的存款放在一家银行,一旦出现风险,储户最终只能拿回50万元,损失一半。如果在两家银行各存50万元,即使都出了问题,本金也都有保障。
中国资金管理网(treasurer.org.cn)为您延伸解析: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由符合条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建立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截至2013年底,中国尚未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可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但其本身也有成本,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使银行承受更多风险,还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