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说起上市,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并“不感冒”,财源滚滚的眼前利益比起筹备上市的一系列规范动作,他们更重视的是前者。8年过去了,身边一个个企业成功上市,所带来的连锁效应让人不可小觑。重视规范经营,放眼可持续发展,老板们观念的转变,助推着资本市场“汕头板块”效应的日益显现。目前,我市境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21家,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121.42亿元,其中,自2007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18家,同时还拥有上市后备企业约50家。
至今,不少人还记忆犹新,2004年8月24日,本土民营企业“宜华木业”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敲响的钟声让整个汕头市都为之振奋,短短几年间,“宜华木业”就成功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并参股皮宝制药等多家企业,成为汕头本土资本运营的标杆企业。宜华上市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荣耀,其带来的完全是放大的效应。从2004年至今,汕头诞生的上市公司中,创造了不少行业第一股,如奥飞动漫是“中国动漫第一股”,“凯撒股份”是“中国女装第一股”的,仅 2010年一年,汕头就有9家民营企业成功登陆中小板或创业板。老板们从身边企业上市的成功经验中深切地读出:“苦练内功-做好企业-成功上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通衢大道,上市不仅使创业者的财富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且通过上市,企业还可以集聚更多的社会优势资源来发展主业。广东证监局副处长陈忆青这样评价:虽然近年来汕头上市的企业、拟上市的企业大多规模不算大,却有一批细分行业的领头羊,且大多数企业拥有自有品牌,有自身完整的生产、销售产业链。
针对上市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我市一方面多举措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确立了推动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的工作思路。
为充分调动企业改制上市的积极性,我市对完成辅导验收的企业奖励50万,对挂牌上市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各区县也纷纷出台了促进企业上市的奖励办法,对完成辅导验收和实现上市的企业分别给予30到100万元的奖励。各职能部门积极为企业改制上市开辟“绿色通道”,齐心协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民企上市的信心。同时,我市还与国内10多家知名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密切联系,加强了中介机构对企业改制上市的服务。
据悉,汕头现有16个产业集群,27个省级专业镇,2200家规模以上企业,而且创新型、科技型、环保型企业较多。已形成的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为孕育上市公司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目前全市还有上市后备资源50多家,企业“弄潮”资本市场将更现规模。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