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记者汤一亮)今天(8日),社科院公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显示,2010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接近70万亿。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但是,包括养老金缺口在内的或有负债风险值得关注。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精心设计的理论框架、一系列定义清晰的概念和一整套处理数据的方法,表列整个国家的“家底”,并揭示主要经济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框架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国家经济的健康状况,了解可能产生冲击的来源及强度,而且,在危机期间,它更可为政府探讨对策空间提供基本依据。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分析显示:按宽口径匡算, 2010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接近70万亿。按窄口径匡算,同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在20万亿左右。从发展趋向看,2000~2010年,中国各年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科智讯首席经济学家李扬表示,。“70万亿的资产净值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结果”,这表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
分析也显示,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与地方债务上,中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负债表、企业债务与社保资金欠账上。这些风险大都是或有负债风险,且与过去的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负债率较低和企业负债率( 占GDP比重) 很高。李扬说,尽管在国际比较上,中国企业负债率并非最高 。总体上,美国、韩国的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中国,而英国、日本、加拿大都高于中国。但2010年,企业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已逾100%, 超过了OECD国家90%的阈值,值得高度警惕。在银行主导、信贷资产构成我国金融资产主体的金融背景下,这种状况蕴含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李扬表示,要化解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风险, 关键是要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1、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化解债务风险的根本途径。
2、债权型错配, 是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主要风险。作为长期战略,中国应注重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需依赖,放缓对外资产积累。同时,应努力藏汇于民、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短期内,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主权财富基金的机制,弱化货币错配风险。
3、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干预,降低或有负债风险。
4、重塑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创新城市化融资机制。
5、切实发展资本市场,推动融资结构从债务性融资为主向股权性融资为主转变,以降低全社会的杠杆率,缓解企业的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在中国未来的金融发展中,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创造有利于股权资本形成的机制,多渠道增加股权资本的供给。
6、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应对社保基金缺口风险。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